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的论文.docx

文档编号:113805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的论文【摘要】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必经之路,由于缺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宏观政策激励机制,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不明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力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要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动力,高职院校需改变心态,以技术服务和培训为突破口,树立自身优势,形成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经济动力,同时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扫清校企合作的阻碍因素。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动力 构建 一、文献综述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因种种原因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远远没有形成长期良性合作的模式和机制。国内教育界对高职院校校

2、企合作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职校企合作重要性的研究(范唯,2006),目前已经形成了共识;高职校企合作形式的研究,张秀梅(1999)对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总结;金长义(2008)和易峥英(2006)对德国、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洪贞银(2010)对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徐丽华(2008)对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王自勤(2008)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利用博弈论的原理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动力问题;刘洪一(2009)提出了产学创用,官校企行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总思路。既有的文献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形式、意义、问

3、题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但是对校企合作的长期动力机制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从研究的思维来看,依然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事业单位的“等、靠、要”思想,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探讨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二、高职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 1、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开展校企合作的热情很高 高职院校是面向生产、建设一线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合作能够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一线需求相符合的院校。尤其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极其缺乏,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的职业性还不够理想的现实背景下,校企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都表现出比较高的热情,校企合作的成就也就成为教

4、育主管部门考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多,但层次普遍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形式:首先,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邀请企业专家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协议;其次,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岗位具体要求培养专门人才;最后,企业与学院相互渗透,学校根据企业需求确定科研方向,企业帮助学校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使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以上述第一种形式为主,只有少数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而且也通常只是短期协议。对于第三种合作形式,限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

5、能力,仅仅只有少数院校在少数领域有所突破。整体来讲,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偏重教学的浅层次合作阶段。 3、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以学校为主导的阶段,企业还缺乏长期的内在动力。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依赖人情、公益、慈善等非经济因素形成的短期动力,还远远没有形成多因素、多元激励的长期合作动力。 三、校企合作企业的动力分析 1、高职院校动力 校企合作的动力根据主体不同分为学校动力和企业动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了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获取科研资助、科研成果转化、获得实训设备和资金等方面。对于公办院校来说,因其资金来源为地方财政拨款,因此在经

6、济上动力并不强劲,其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与师资结构优化上。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投资和学生学费,但因其赢利性的办学本质,在经济动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提升的动力皆很强大。从外在动力来看,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生源日益减少的大背景下,无论民办高职院校还是公办高职院校都面临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满足社会一线需求的强大外力。从学校层面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意愿比较强,但是在微观层次上,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的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与激励制度而对校企合作并没有表现出 强大的内动力。 2、企业动力 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动机有所不同。在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如建立实习基地、成立行

7、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中,企业的主要动机更多体现为非经济色彩的感性动力上,如人情关系、公益心、社会责任意识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则更多地由经济动力来支撑,如订单式培养项目中企业可以通过订单培养获得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有效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效力。企业与学校进行科研方面的合作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上保持或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更稳定的经济回报。 3、校企合作表现出动力不平衡的情况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单元,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经济目的是企业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因。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存在着分歧,学校的目标更多是非经济的目标,而企

8、业则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目标。在科研合作方面,企业可能存在着强烈的动机,而高职院校因为师资力量、办学层次等的限制,在科研方面整体而言比较弱小。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方面,除非是订单式合作,校企合作因为存在着“搭便车”现象而往往陷入“囚徒困境”。这种动力上的错位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出现“院校积极但企业消极”的状况。 4、校企合作的外在动力 校企合作从表面上来看只有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而实际上高职院校是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事业职能的执行者。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其对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校企合作这样一个活动中,政府不能缺位。事实上我国已经颁布了职业教

9、育法,在原则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上给职业教育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但是缺乏具体操作方面的实施细则。相对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制定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政策而言,我国的校企合作在国家具体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另外,我国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刚刚觉醒,企业作为企业公民应该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还不为公众所充分意识到,还没有形成企业行使社会责任的良好风气和舆论环境,同时我国企业的企业公民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没有形成自觉地意识。从组织形式上来看,我国目前还缺乏校企合作方面进行有效粘合的中介机构。这些导致了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外力相对缺乏。 四、校企

10、合作中动力机制的构建 1、改变观念,以平衡的心态积极、主动联系企业 合作的前提是共赢,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大多是国有产权,企业除了发展经济方面的职责外,还必须无条件地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代理国家行使管理企业的职能,他与国家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在这种行政化的体制下,学校可以通过相关主管部门联系甚至强制要求企业承担接纳学生实习等校企合作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作为自主盈亏的主体,经济利益是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动机,也是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决策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一点对于占据国内企业数量90%以上的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果学校依然抱着传统的计划经济

11、时代的观念,靠政府政策,等企业主动联系,那么校企合作几乎很难进行。学校虽然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提供的是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公共产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是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的,但是如果学校能够把自己看成市场经济中与企业平等的一分子,主动跟企业联系,寻找校企合作的机会,那么校企合作是可能的,而且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2、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企业合作渠道,形成校企合作的组织动力 为了寻求企业合作,必须建立比较大的企业网络,学校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和资源来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网络。首先,以毕业生为主体的校友资源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毕业生同母校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情感纽带,如果能够建立起比较完

12、善的校友会工作机制,将校友工作前向延伸到在校生,后向延伸的往届毕业生,服务好校友,激发校友支持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应充分调动在校教职工的校企合作积极性。高职院校在战略上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在微观实施层次上应该首先建立教师下企业学习、调研、顶岗实习等机制,为教师下企业提供良好的时间和财力支持 ,同时也制定相关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教师能够有效深入到社会,深入到企业,为校企合作开创渠道、模式;最后,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基层专业积极加入相应的行业协会,利用协会资源。行业协会虽然不是行政管理机构,但是行业协会作为信息交流平台、企业间合作平台在企业中依然具备一定的号召力。学校如果能积极参

13、与各种行业协会的活动,得到行业协会的支持,将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3、寻找切入点,形成多层次、多元合作的系统 在校企合作的努力中,学校总被认为是不具有太多交换价值的一方。事实上,单单对某一个企业来说,某一个学校可能确实没有它所需要的资源或交换条件,但是在众多的企业中,学校肯定能找到自己可以提供交换价值或资源的企业。因此,学校需要广泛与企业进行接触,发掘企业的需求,并努力找寻可能的对接点,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一定强求一开始就同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也不能指望短时间内同许多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通过某一方面的合作,逐步

14、建立关系和互信,从而寻求多点合作的机会。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层次也深浅不一,可以在总体上实现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但是针对某一具体企业则可根据双方意愿建立起某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关系。有些企业可能在目前只能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一点建议,而有的企业则已经与学校在科研、教学、实验场地和设备使用等方面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但是由于合作企业的数量比较大,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学校依然实现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4、以技术服务和培训为突破口,打造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 这种多层次、多元合作的企业网络一旦在规模上达到一定程度后,在组织自增长机制的作用下,网络中的企业资源将不断增加和优化,但前提是学校的自身交换价值在校企

15、合作中不断得到提升,营造企业网络的过程实际上也应该是学校提高自身交换价值的过程。学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自身的交换价值:首先,应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合作企业提供更多合格的劳动力资源,这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与校企合作能形成自强化作用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高职院校成立历史比较短,而且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在技校和中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普通高校相比,科研的实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对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战略进行调整,尽量在应用型研究上下功夫。在与企业、行业合作的过程中,了解企业、行业的技术需求,以一个或几个专业为切入点,集中力量,形成技术优势,通过合作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同企业建立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关系;最后,学校应该发挥在培训和课程教学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培训项目,为企业组织各种培训。当前企业为了提高其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往往会将一部分员工培训项目外包出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承接这部分培训,通过这种合约式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培训水平。学校还可以利用自己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企业培训项目。在培训方面,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参加各种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并争取能够同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开发培训认证证书,并将这类行业证书纳入到学生的课证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大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