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中的公众科学素养与传媒责任的论文.docx

文档编号:1147332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社会中的公众科学素养与传媒责任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风险社会中的公众科学素养与传媒责任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风险社会中的公众科学素养与传媒责任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风险社会中的公众科学素养与传媒责任的论文社会,科技发展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风险社会中的风险与掌握的科学知识程度息息相关。科学知识水平高,意味着能从更深程度和更广的范围对风险的性质、范围和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知,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和弱化风险的社会负面效应。随着媒介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不断加强,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探讨风险社会中传媒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关系并提出传媒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中应当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风险社会;科学素养;传媒责任 中图分类号: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087-03 一

2、、风险社会中的公众科学素养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将风险问题与现代社会本质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他说:“由于科技加速进步,生态危机出现,自然与社会的对立变得成问题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称之为自然的东西,长期以来被归纳进工业化进程中去了,它变得危机重重,这些危机在社会化进程中被提出来讨论,展示出一种独立的政治活力。我称这一进程为风险社会。”1 风险社会的实质和根本是现代化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比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等。在贝克看来,“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

3、险社会。”其特征是,“从技术经济进步的力量中增进的财富,日益为风险生产的阴影所笼罩。”2“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 风险,与早期的危险相对,是与现代化的威胁力量以及现代化引致的怀疑的全球化相关的一些后果。它们在政治上是反思性的!” 3 在全球进入风险社会的同时,我国的社会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惠于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首次超过1000美元,同时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国际经验也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的这个阶

4、段,社会将进入一个矛盾凸显的时期,人们也将面临更多现代性带来的不可预期的后果和前所未有的、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如果人们具备某些基本的素养,特别是科学素养,能对风险加以一定程度的认知、判断和鉴定等,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风险进行社会弱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风险社会中的风险与掌握的知识程度息息相关。知识水平高,意味着能从更深程度和更广的范围对风险的性质、范围和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风险就是知识中的风险,知识基础上认同的风险就是风险”。2(p4) 风险社会对人们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也被称为“科学素质”,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认为:科学素养就是

5、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做出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做出决定的能力。4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将科学素养定义为:“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科学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5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0620102020)提出,公民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6 科学素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参考,但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情况令人担忧。2009年11

6、月至2010年5月,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大规模抽样问卷入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虽然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7 二、公众科学素养与传媒责任 风险的社会放大或弱化理论认为:灾难事件与心理、社会、制度或文化交互作用的方式会加强或 减对风险的感

7、知并塑造风险行为,这反过来造成新的社会或经济后果,其后果远远超过了对健康或环境的直接伤害,如导致对制度丧失信心、污名化、脱离共同体事务等间接影响。8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低下将会导致某些风险的社会放大。因此,在风险社会,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迫在眉睫,而大众传播媒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已经到来的媒介化社会,由于媒介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不断加强,使得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人们习惯了依照媒介提供的信息来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在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的显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调查显示,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公民

8、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2010年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比2005年的6.4%提高了20.2个百分点。7由此可见,在风险社会,传媒的科技信息传播活动与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密切相关。 1.拓展科学信息传播的媒介渠道 数字技术把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编码成1和0的符号进行传输,成为电信、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的共同语言,这为媒介内容的存储和共享提供了可能,并从根本上打破了各类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促成了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媒介的融合已经从媒介形态的融合发展到媒介结构、技术、功能、流程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媒介融合为传

9、媒进行科学信息传播采用多种媒介形式和多种传播手段提供了条件,传媒要善于利用这些条件,使公众接受科学信息低成本化、便利化、日常化。 善参与式科技传播的方式 18世纪之后,科学学科渐渐出现了高度分化,科学活动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科学与公众之间的社会性距离开始凸显出来,同时随着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要求普通公众掌握一定量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以便适应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技传播的重要性渐渐为人们所意识到。早期的科技传播理念被称为“普及模式”,这一阶段的科技传播主要是掌握科技知识的人向没有科技知识的人进行传播,是一种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模式。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出现,甚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

10、境的时候,出现了科学信任危机,人们在担忧的同时萌发了参与公众事务的意识,于是在20世纪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后期继“普及模式”之后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 的新变化。“公众理解科学”模式要求公众更多地理解科学,这种理解不仅包括对一些科学事实的了解,还包括对科学活动及科学探索本性的认识。9,但是这种模式和“普及模式”一样,都是一种基于传统工业社会的科学理性基础,重视专家知识及专业权威,忽视了公众的科学认知与民主参与,将科学传播活动理解为科技知识的单向流动。在新的社会和科技发展环境中,需要重视民众的参与,建立一种公众与专家公开对话和建立共识的模式,即科技传播的参与模式。因此,传媒有

11、责任意识到上述变化,努力去建立和完善参与式科技传播的方式,让公众有条件积极参与到科学信息传播的环节中来,通过参与来自觉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3.对社会不同人群进行“分层”科学信息传播 由于地域、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社会不同人群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大规模抽样问卷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劳动者具备基本科学素养2005年为2.37%,2010年为4.79%;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2005年为0.72%,2010年为1.51%。7不同的人群对科学信息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针对不同人群有的放矢地进行科技传播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而这是公众通过媒体传播提升科学素养

12、的前提。 4.坚持“三贴近”原则 不断创新科学信息传播的形式 央视百科探秘的收视率一直都很高,节目抓住与民众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事件来传播科学知识,提出“从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入手,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多视角的探讨,探寻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相,寻求可以被公众理解和接受的答案,倡导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养”,10它为传媒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当前,让公众了解与日常经验息息相关的科技问题,密切科技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已经成为很多科技类节目的创作方向。 5.提 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树立正确的科学信息传播观念 传媒工作者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信息传播的视野和深度密切相关,在广

13、泛了解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对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深度拓展可以提升报道水平,在公众当中建立权威性和认可度。 对科学知识的信任是公众接受科学信息、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已故的美国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就是航天领域的专家,他对航天知识的熟谙与深入理解促成了他在公众中对航天报道的权威地位。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后的30个小时中,他连续主持了27个小时的直播节目,整个过程流畅自如,深入浅出,在公众中形成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深刻认识到风险传播的特点并树立正确的科学信息传播观念也是需要强调的。在风险潜伏期,要对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利弊进行全面报道,让公众有充

14、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决策权,从而预防风险的发生或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做好防范准备,未雨绸缪。在风险爆发期,要全面深入地报道相关的科学技术信息,减少公众的不确定性和心理焦虑,采取较好的方式应对风险。在风险消退期,要调查风险发生的根源,进行反思性的科学信息报道,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公众防范风险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德乌尔里希?贝克. 自由与资本主义.路国林,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德乌尔里希?贝克. 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3芭芭拉?亚当,约斯特?房龙,乌尔里希?贝克. 风险社会及其超越社会理论的关键议题.赵延东,马缨,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

15、005. 4natinal researh unil(nr).natinal siene eduatin standards:bserve、interat、hange、learn ashingtn.d: natinal aadey press,1996. 5李大光.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6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eb/l.http:/.ast.rg.n/n35081/n35473/n35518/12451858.htl. 8kaspersnkaspersn(1996)the sial aplifiatin and attenuatin f risk. the annals f the aerian aadey f plitial and sial sienes, 545 9李正伟,刘兵.对英国有关“公众理解科学”的三份重要报告的简要考察与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5).zk)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大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