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范文.docx

文档编号:181468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范文 在“双循环”背景下的航运业,依然需要全球化发展,而在其过程中,数字化将成为最好的工具。初心优秀优秀范文小编为您整理了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发挥制度优势促进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多措并举打通“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继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了“双循环”的主要思路。那么,应该如何打通“双循环”,尤其是形成国内大循环? 韩保江: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自觉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充分发挥好14亿人口的美好生活需要所

2、汇集成的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打通中国经济存在的“供需梗阻”,从而确保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结构性“供需梗阻”。要消除这些结构性“供需梗阻”,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维持必要的“需求张力”,进而确保“六稳”“六保”等基础目标的实现。但最重要的是,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均衡。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气血

3、充盈”“润化有力”、激发活力、行稳致远。 当然,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说要搞自我封闭的“全能型”经济体系,而是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求链,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讲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身就是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在开发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对接畅通国际市场,不仅要继续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而且要保持与主要贸易国的沟通交流,协商解决供应链顺畅运行面临的痛点,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许伟: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畅通循环的路径。

4、要通过优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完善和升级软硬基础设施,加快统一市场建设,加强区域协作等方式,促进产品、服务、要素循环。提升开放水平,加大融入全球市场和分工体系络力度。二是增强循环的动力。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优化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数据要素配置。完善国资国企改革,为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优势,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解除有碍于内需释放的不恰当束缚,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和消费潜力。三是完善循环的规则。落实和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真正做到非禁即入。纠正或移除有碍的公平竞争不恰当做法和规定,促进公平竞争。严格行政自由裁量适应范

5、围和边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水平。四是防范循环的风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防范和应对巨灾风险的应急和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对关键“卡脖子”环节的攻关力度。加强疫情、气候变化、宏观调控、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避免与邻为壑。 刘向东:所谓“双循环”主要是涉及到怎么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当前疫情防控造成国际货物和人员交流受阻的情况下,在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有必要及时切换到依靠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意味

6、着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将发展动力转移到内需市场上来,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使然,而发展成为成熟发达的市场仍需要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畅通国内外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从供给侧看,需要加快提升国内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弥补关键环节的短板,锻炼自己的长板,提高抗风险的韧性,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能及时形成有效的供给替代。从需求侧看,要重点挖掘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促进国内形成统一大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要,同时利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对国际资源的吸引力和配置能力,有效推动国内外市场的相互促进。 发挥制度优势促进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双循环”格局下航运如何全球化?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

7、双循环”是否意味着摒弃全球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并且,全产业链对于航运业显得更为重要了。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流观点普遍认为,“双循环”将成为中长期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导思路,尤其将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工作部署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在“双循环”背景下,全球贸易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航运业又该如何适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 行业历经整合蓄势待发 改革开放40余年中,中国对国外市场开拓有余,而对国内市场建设不足。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出现多方面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美关系紧张升级,进一步对外部

8、需求、国际供应链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空间上拓展到了“双循环”,在时间上拓展到了持久、中长期的视角。这也意味着,“双循环”将成为中长期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导思路,尤其将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工作部署产生重要影响。 回顾历史 ,在近一个世纪前,美国经济也通过“双循环”,实现了从 新兴大国迈向一流强国的关键一跃。 十九世纪至今,美国经济“双循环”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双循环”的演进阶段来看,2020年的中国与1913年前后的美国高度相似。诸多相似点的背后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般逻辑,以及全球格局迭代的周期规律。 通过逐层对标美国“双循环”迈入第三阶段的核心逻辑,机构研究者

9、发现,在各个关键节点上,2020年的中国都具备着可观的潜力,而打通这些“潜力点”的进程,即是中国“双循环”的质变之途。 “双循环”并不是一个忽然提出的新概念,而是几年来国家应对外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而进行的战略调整,也是各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性指针。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业历经几轮整合,客观上已经做好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准备。 跟随转型以应对贸易危局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对国际贸易的最大冲击。 根据BCG(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测算,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将下降20%,并且预计到2023年,全球贸易不会恢复到2019年的绝对水平,也就是18万亿美元。只有最乐观的经济情景才能使贸

10、易在2021年回到之前的水平。 在BCG的预测中,到2023年,中美之间的双向贸易将比2019年减少约15%,至1280亿美元。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将继续增长,但将大大低于2015年至2019年的1350亿美元。 中欧间的贸易在过去四年中增加了1240亿美元,但是从2019年到2023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将减少约300亿美元。欧盟与印度和南美的贸易将趋于平缓。但作为“帝国奶牛”的印度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则一向被看好。 东南亚将继续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到2023年底,东南亚与欧盟的双向贸易增加约220亿美元,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增加约260亿美元,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增加410亿美元,但增速仍低于此前。

11、 以越南和印度为例,其发展路径与中国相比显然有一定差距。2001年,三个国家的GDP都在2万亿美元以下的水平,而中国2019年的GDP已经升至14万亿美元,越南和印度尽管有所增长,但仍然处于3万亿美元以下的水平。 同样以三个国家主要的贸易地区欧洲为例,出口欧洲的海运箱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越南和印度的增长趋势比较稳定,但与中国的高速增长相比,差距非常大,十几年间,中国至欧洲的年海运贸易量从200万TEU,增长到近800万TEU。从这点上看,印度和越南对欧洲的箱量出口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上述两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刺激贸易发展,如印度2017年GST(Goods and Services T

12、ax,货物与服务税)税改、莫迪的“印度制造”鸿图,越南国会今年6月初通过的越欧自由贸易协定(EVFTA)和投资保护协定(EVIPA)等。 而对于中国来说,疫情下制定“双循环”是符合当前自身发展需求和全球贸易形势的,航运业也势必跟随转型。 全供应链和数字化是变革之机 那么,以国内循环为主“双循环”是否意味着完全放弃全球化呢?答案是否定的。 以联想集团为例,遵循了充分把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满足国内市场新增需求,确保研发、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全程畅通,从消费端助力“国内大循环”,供应链的充分优势进一步推动海外市场销量增长的规律。 因此,“双循环”的未来仍将是全球化,对全供应链的掌控程度决定了企

13、业能走多远。在门槛如此之高、资本如此密集、供应链如此冗长复杂的航运业,整合供应链尤为重要。 当前,航运业供应链的竞争态势几乎可以浓缩成两个组织的对抗DSCA和GSBN,作为业内仅有的两个数字化联盟,努力的目标都是联合上下游打造“全供应链生态”。 在此之外,“双循环”背景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也是航运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化不止在本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对产业和生活方式都正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此次科技浪潮被大家冠以“数字化革命”之名。疫情暴发之前,许多公司就已经在努力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疫情开始之后,技术变革对各行业的挑

14、战一直在加速,使人们日益意识到这一点:工作和生活的未来将比人们以前想象的更加数字化。 高效的数字化工具也是实现全供应链掌控的制胜法宝,是船东们绞尽脑汁在思考和努力实现的事。 麦肯锡提供的一些数字化发展战略中需要避开的“坑”,对于航运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一是强推“用技术解决所有问题”。企业领导者必须亲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充分理解转型所用技术的原理和所声称的好处, 同时避免成本浪费。尤其必须要懂得技术和业务的精密配合。 二是采用尚未完全成熟的尖端技术。稳定性和适用性是任何IT组织都应该关注的两个核心要素,因此需要认真考虑并决策,以避免采用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应该选择员工熟悉的简单且经过验证的技术

15、。 三是企业自建“云”架构。如果提供基于云的基础架构不是核心业务,那么企业将无法与云提供商相提并论。对于IT工具,应尽可能利用SaaS解决方案,例如工作流系统,源代码管理,持续集成和协作平台。 四是启动大系统更换程序。系统替换项目从根本上讲是复杂的,成本密集的并且具有固有的风险。在中短期内,它们还分散了组织的注意力,使其无法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功能。因此,除非所有其他途径都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否则应避免进行大系统替换项目。 五是关注输出而不是业务成果。即使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中,技术人员也常常默认专注于技术输出。它易于测量,消耗所有资源并且非常“可控”。业务一定要以最终的业务成果来衡量是否可取,换

16、言之,数字化并非目标,只是方法。 六是在不涉及业务的情况下投资开发新平台。IT组织正确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构建和部署强大的平台。但是,通常情况下,业务不参与平台设计或开发,从而导致新平台与业务方面的相关性最小,因此使用率不高。 七是建立一支管理人员队伍,而不是培养工程文化。大多数组织的职业发展通常需要人员管理,技术和业务双料人才往往被赋予更高的职务和更多晋升机会。“术而优则仕”,可能会造出一个普通的管理人才,也会埋没一个技术人才。赋予技术经理特定的技术交付责任。通过货币和非货币激励措施,鼓励技术经理的技术专长文化。 综上所述,在“双循环”背景下的航运业,依然需要全球化发展,而在其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