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征文范文汇编5篇.docx

文档编号:234534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征文范文汇编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明节征文范文汇编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明节征文范文汇编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清明节征文范文汇编5篇【篇一】又是一年清明时,丝丝春雨拉开春天的帷幕,也掀开思念的序幕,恰如那些坟头上崭新的白幡,那些老屋中久远的慨叹在家乡把扫墓叫做上坟,在春分过后清明之前进行。这天我们一大家人约好去给外婆上坟,姨姨舅舅们都放下手头的事,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是一个将生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日子,更是连接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的纽带。我们一大家人扛着铁铲、跨着装满酒食的篮子、提着香蜡纸表,走过田埂、穿过菜地、蹚过草丛,像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奔赴一场庄重的仪式。一路上不停地遇到像我们一样的“队伍”,相遇时人们相互打招呼:“你们也回来了。”“今年来的早呀!”“呀,孩子都这么大了。”听

2、着长辈们的寒暄,想来,这就是清明的意义吧,祭祀先人恩泽,维系后人感情。到了坟茔,除杂草、摞馒头、供酒肉、烧纸钱、磕响头、陪黄土、放鞭炮,按流程一项项进行。我抬头看着飘起的纸灰,外婆慈爱的脸庞又出现在我眼前,强烈的思念涌上心头,压的我无比难受,外婆已在此长眠了五年,可这五年来我的思念并未消减过半分。小时候外婆对我的百般疼爱还历历在目,一切仿佛都还是昨天。外公去世的早,我出生便没有见过,所以记忆里的外婆一直是独居,这可能也造就了她晚年要强独立的性格吧。外婆是识字的,她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那个时代农村女性能识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过一段时间,平日里她总是对我说:“如果我不是上

3、了速成识字班,现在也是两眼眉黑,现在时代好了你更要好好读书认字。”当我偷懒不想写作业时她说:“无论新社会还是旧社会、穷饿的都是懒汉,只有勤快才能把日子过好,快去写字。”小的时候,只把这些话当做耳旁风,现在想来,这不仅是一个慈祥的外婆温和的话语,更是一位劳苦的农村妇女在她长久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的生活哲学。在外婆家生活的那段时间我正上小学,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的饮食起居。我就读的小学离外婆家只有几百米,但她每天都会去校门口接我放学,陪我一起走回家。外婆总是随身带着一块手帕,去接我放学的时候这块手帕里要么是块小饼干,要么是个热馒头,有时候会拿个苹果,拿苹果的时候还把小刀也带着,站在校门口削好了之后我

4、吃着苹果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往回走。直到现在我回忆起外婆最多的场景总是和她给我做的食物有关。在外婆生活的那个年代,对于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对她来说,给孩子吃饱便是她表达爱最深沉的方式。一粥一饭都是思念,春天的时候,外婆喜欢吃椿芽蒸米饭,我却嫌椿芽不好闻。外婆在蒸米饭的时候把椿芽铺锅底,米饭熟了之后先用铲子盛出一碗白米饭,再把米饭和椿芽炒匀。盛出来的这碗米饭通常是给我做成了香喷喷的鸡蛋炒米饭,外婆打鸡蛋时总是要用手指刮一下蛋壳上粘留的蛋清,看我眨巴着眼睛望着她,便对我说:“现在新社会好呀,不愁吃不愁穿,但是细水才能*,啥东西吃了不可惜浪费了才可惜。”然后给我讲她在寒风中割猪草,在烈日下一

5、遍遍拾麦穗的场景。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外婆就是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一颗颗教育的种子。除了勤劳节俭,外婆更是心灵手巧。从我出生起一直到上高中,每年冬天都穿的是外婆亲手做的棉花夹袄,这个夹袄通常是在夏天做好,在一个天朗气清的上午,外婆在堂屋的地面铺上一大张蛇皮袋拼接成的垫子,然后把布料、棉花、针线篮都摆在上面,裁剪布样、填充棉花、缝制成型,一步都不能少。每当外婆做棉袄时,我总是把鞋子脱了在垫子上滚来滚去,不是把棉花踢散了就是把线缠到一起,或者就是把顶针拿过来套在自己的手指上,外婆从来不会呵斥我,总是在用针在头上划拉两下之后抬起头看我一眼说:“别在这捣乱啦”,永远都是充满慈爱的温言细语。外婆那会的

6、眼神已经不是太好了,总是让我穿针引线,使得我在棉袄的缝制过程中也有了参与感,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了。一件棉袄缝制下来,通常得十天左右,小时候长的快,两年就得换一次棉袄,每一件陪我度过寒冷冬天的棉花夹袄,都是外婆一针一线密密缝制,岁月在这密密的针脚中悄悄流逝,也压弯了她的腰,迷离了她的眼神,模糊了她的记忆。即使后来已分辨不清我是谁,但见到我说的最多的话依旧是:“放学啦,吃饭了么?”直到生命的尽头,她永远是这样,心里牵挂着儿孙,在无依的岁月里,她独自面对。披着岁月的烟火与生活的磨难,从青丝到白发再到黄土。“来,吃块你外婆的馍馍”,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飘飞的思绪,老家的习俗是祭祀完的供品大家都要分着尝一

7、些,这样能得到保佑。嘴里嚼着馒头,听着长辈们讲述着外婆的生平过往,我有一种外婆从未离去之感。父亲突然对我和妹妹说:“现在是我们带着你们来上坟,等以后就是你们带着各自的孩子来给我们上坟啦。”听了这话让我压抑的心情更加沉重,可我突然想象到似乎应该感谢这样一个节日。人的一生就是从起点到终点这一不可改变的过程,清明这个节日让亲人团聚,回忆点滴,这是一个祖宗对话的过程,更是孝敬与爱传承的过程。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说:“人死了就变成了一颗星,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我想外婆一定是最亮的那一颗。念及于此,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的角落了还有一束光在为我照亮只要有人记得,她便不曾离开。念念清明,时时当下,

8、思念是一种铭刻在骨子深处的密码,总会在某个时刻被解密,于是记忆便被拉的好长好长【篇二】清明节就要到了,放假三天。燕子来时春社,梨花雨后清明,草长莺飞,春天最美的时候,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和春节、端午、中秋,并称我国四大节庆。也是24节气之一,具有双重意义。清明,就是天清地明的意思。清明的习俗历史悠久,主要有扫墓祭祖、春游踏青、户外文化体育活动等等。清明期间,人们会为祖先和逝去的亲人祭扫坟墓,以寄托慎终追远的哀思,是中国人维系家庭,继承传统的一部分。这些活动让我们感觉和祖先亲人始终在一起,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清明节祭祀文化更是久远,在这里埋葬着我国许多伟大的祖先、帝王

9、将相、历史功臣。江南才子北方将,*的黄土埋皇上。有72座帝王的陵墓都坐落在*的皇天后土,秦皇汉武唐宗,就宋祖没在,一代女皇武则天。清明拜祭这些陵墓,可以受到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陵就在*,盛大而隆重的清明祭祖每年吸引着海内外华人不远万里前来。古柏千丛迎赤子,新香一瓣献黄陵,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服务区气势恢宏,和黄帝陵建筑风格一致,是祭祖的驿站。在宝鸡炎帝陵,会举行祭祀炎帝庆典,同样吸引着海内外华人。五千年前,黄帝和炎帝组成部落联盟,因此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走西禹高速,到*参加司马迁祠祭祀活动,去澄城仓颉庙祭祀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在汉中勉县,清明

10、祭祀葛亮武侯墓的习俗由来已久,还有民间盛大的庙会,十天高速武侯服务区因此而得名。当然,到烈士陵园、延安圣地、照金遗址参观祭拜更有意义,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就是长安人,家在城南韦曲杜陵一带。另有民间*话版本:清明时节雨刷刷,路上行人累湿塌,借问酒家在阿达,碎松一指在屋达。很形象。真实描写了清明扫墓归来的情景,清明多雨,扫完墓心情难免触景伤情,走进杏花春雨中的小酒馆,心情豁然开朗。隋唐时期长安韦氏杜氏是大族,韦应物也有一首是清明节的诗,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汉宣

11、帝杜陵,在长安城南,杜甫祖籍也在此,是踏青好去处。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历史比清明节还要久远,后来和清明节融合,古诗中所谓的寒食指的就是清明期间。寒食节禁止生火做饭,吃冷食,故名。苏东坡最有名的书法黄州寒食诗,就是在这天写的,这是个产生艺术和灵感的日子。长安的清明有多美,唐诗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境空灵,春城一词由此而出,那时候指的是长安,今日之长安风景依然。如此美好的季节,人们出郊扫墓,春游踏青赏花,流连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春风吹面不寒,春雨润人心田,由此产生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放风筝、打秋千、拔河、斗鸡、野餐、蹴球,就是踢足球,文人雅士在花下

12、饮酒雅集,曲江流饮,吟诗作赋。韩愈有诗: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清明的时令美食很多,郊外采摘野菜,山肴野蔌,杂然前陈。是吃荠菜、香椿、春笋的季节,可做菜煲汤也可以包饺子,味道鲜美,带有春天特有的芬芳。亦可品食河鲜,桃花流水鳜鱼肥,正是河豚欲上时。是采茶的季节,出极品,味道醇。晚几天就没有了,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篇三】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古老的农事节气,同时也是取代古老寒食习俗的重要民俗节日。它是中国人自然时间观念与人文时间观念的融合,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地位。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藏的伦理观念和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

13、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107日、春分后15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清明是春天的节气,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农业播种的时节,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兼具人文和自然两大内涵。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

14、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在汉魏之际形成的寒食节,就承载了这一古老的祭祀传统。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生成的不同路线。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立春到新年、夏至到端午走的就是这一路径。但清明却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它将古已有之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与此同时清明也改变了自身纯粹属于自然时间的性质。清明在唐宋后具有了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清明兼具人文和自然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重大春祭节日。清明真正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清明节俗丰富,但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

15、礼俗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亲近自然珍惜生命。这两大传统节俗主题在中国传承千年,至今不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墓地祭扫是清明民俗的重要主题,对于清明祭扫传统的继承,是保持与传承中华礼俗的重要实践,是弘扬家风家训,培育道德与良知的重要途径。每到清明,父辈就扛着锄头、提着竹篮,带家人上坟地祭扫。孝道伦理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相传。踏青是清明的又一节俗。插柳和戴柳是清明踏青和护佑生命的风习时尚,春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中国人重视时令养生护生,清明的饮食与春季养生护生有关,有寒食燕、清明团、清明饭等。有句俗话说:“屋檐滴水,点滴不移”。它

16、常常被用来规训人们,文化的惯习是一代一代复制的。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同时也要看到,清明节俗传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有形式的变化,也有性质的变化。我们的清明家祭,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大到当代社会的先贤祭祀与先烈纪念。每到清明,学校就会组织祭扫,至今印象鲜明。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在新的环境下传承清明文化,政府与社会各界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推动工作,清明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地结合清明开展祭祀先贤、纪念先烈的活动。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师生组织了高校清明文化联盟,致力推动校园清明文化传承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传统礼俗与岁时节日本科通识课程,每年结合春季学期课程,与民俗学社同学一道,组织开展清明祭祀陈垣老校长等先贤活动。在清明时节,以集体祭拜的方式,致敬先贤。这样的清明文化传承方式,既是贯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