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工作者心得体会共10篇.docx

文档编号:300760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改工作者心得体会共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发改工作者心得体会共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发改工作者心得体会共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改工作者心得体会(共发改工作者心得体会(共 1010 篇)篇) 第 1 篇: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走转改”心得体会新闻战线开始号召广大的采编人员进行 “走转改” 活动,当时,我正处于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有连轴转的新闻稿件要写,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更谈不上休双休日坦率地说, 当时对于 “走转改” 活动, 虽然称不上有抵触心理,却觉得这活动似乎没有那么紧迫、那么必要。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走基层的采访报道。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走基层的活动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无关乎采写的报道是否获得奖励和认同,仅仅是自己内心起的变化 1、走基层,是起点走基层之前,我一直在想:作为一线的采编人员,我

2、们难道不是一直在基层吗?我们还需要走基层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开始关注环卫一线工人。以前,我也采访过环卫工人,他们的辛苦,我自认为能够体会工作累、环境脏、薪水低但到底多累、多脏、多低,我却是在这次的走基层活动中才真正深刻体会的。现在,我更愿意说,走基层确实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是一个起点,一场出发,一次行动。这样的形式,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倾听,不敢说倾听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至少能够还原比较本真的百姓酸甜苦辣。 2、转作风,是洗礼如果说走基层是起点,转作风更像是一场心理变化,一次心灵洗礼。转作风,听起来不容易,要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加以改变,但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哪怕是对自己多问一句,这样做对吗?

3、应该吗?哪怕是做任何事情的,少些浮躁,多些谦逊,少些冲动,多点成熟,一步一步, 也许我们的作风, 也能在这个过程慢慢地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真实。 3、改文风,是责任新闻媒体采访的落脚点是撰写报道,而对于记者而言,报道得出彩,报道得深入人心就成了最重要的_。转变这种文风,也是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的收获之一。 平实、 朴素的语言, 其实更难, 也更有动人的力量,更是对追求匠心的一种挑战。我想,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是工匠,透过我们的镜头,透过我们的话筒,透过我们的笔头,将世界传递出去;但更是普通人,用我们的笔触、用我们的语言去描绘我们看到, 但观众、 听众、 读者没有看到的、世界的那一面, 生活的那

4、一面。 我们不仅仅是在客观的报道,也是在传递温暖和感动,传递人性真善美的那一面,这应当称得上是一种责任,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我们的采访对象,那些在基层默默付出的螺丝钉们致敬。 第 2 篇: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新闻战线开始号召广大的采编人员进行”走转改”活动,当时,我正处于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有连轴转的新闻稿件要写,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更谈不上休双休日坦率地说, 当时对于” 走转改” 活动, 虽然称不上有抵触心理,却觉得这活动似乎没有那么紧迫、那么必要。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走基层的采访报道。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走基层的活动中,有了意想

5、不到的收获,无关乎采写的报道是否获得奖励和认同,仅仅是自己内心起的变化 1、走基层,是起点 走基层之前,我一直在想:作为一 线的采编人员,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基层吗?我们还需要走基层吗?带着这样的困惑, 我开始关注环卫一线工人。 以前,我也采访过环卫工人,他们的辛苦,我自认为能够体会-工作累、环境脏、薪水低-但到底多累、多脏、多低,我却是在这次的走基层活动中才真正深刻体会的。 现在,我更愿意说,走基层确实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是一个起点,一场出发,一次行动。这样的形式,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倾听,不敢说倾听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至少能够还原比较本真的百姓酸甜苦辣。 2、转作风,是洗礼 如果说走基层是起点

6、,转作风更像是一场心理变化,一次心灵洗礼。转作风,听起来不容易,要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加以改变, 但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哪怕是对自己多问一句,这样做对吗?应该吗?哪怕是做任何事情的,少些浮躁,多些谦逊,少些冲动,多点成 熟,一步一步,也许我们的作风,也能在这个过程慢慢地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真实。 3、改文风,是责任 新闻媒体采访的落脚点是撰写报道,而对于记者而言,报道得出彩,报道得深入人心就成了最重要的_。转变这种文风,也是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的收获之一。平实、朴素的语言,其实更难,也更有动人的力量,更是对追求匠心的一种挑战。 我想,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是工匠,透过我们的镜头,透过我们的话筒

7、,透过我们的笔头,将世界传递出去;但更是普通人,用我们的笔触、用我们的语言去描绘我们看到,但观众、听众、读者没有看到的、世界的那一面,生活的那一面。我们不仅仅是在客观的报道,也是在传递温暖和感动,传递人性真善美的那一面,这应当称得上是一种责任,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我们的采访对象,那些在基层默默付出的螺丝钉们致敬。 “走转改”让新闻作品更加被群众喜闻乐见 为深化“三项学_”活动,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初步研究这项活动之后,我有了以下体会。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一定要一走到底,走到最基层。哪里才是最基层?我认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就是最基

8、层。只有走进这个 “最基层” 才能明白百姓所求, 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有人说: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只有这样做, 党员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情民意。 ”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人民网在新闻写作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记者们 也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人民网社区部编辑说,通过下基层,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新闻报道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事实,才能

9、确实提高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英文部记者张茜说,走基层不仅仅是一中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总之,只有走到最基层,拥有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 转作风:要真正“俯下身” 只有真正俯下身,深入到基层,新闻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有了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不可否认,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 认可,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

10、众自己的感情,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呼声。 “勿忘人民”四字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喜欢,最常写的几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 九进辉县、 四访宁陵、 西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 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 “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地不能离开人民” , “只有生活在激流中, 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 改文风:抓到点子上 改文风必须抓到点子上。何为抓到“点子” ,我认为就是要深入基层,在实际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写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自活动开展

11、以来,央视的新闻联播栏目也改变了不少,其内容不再是 只有大事的报道,而是在细微处有了些许“调皮” ,增添了老百姓也爱看的小事趣事,比如前些日子报道了赵薇的爱情片爱的拍摄情况。 “走转改”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但要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新闻作品被群众喜闻乐见,还需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毕竟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芬芳 记“走、转、改”活动心得体会中宣部今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宣传战线“走、转、改”系列活动, 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对基层进行报道,而我们也开辟了“在基层”系列报道,我作为新闻记者,也深入乡村学校等地进行了宣传报道,此次“走、转、改”动收获

12、颇多,总结一下有三点感悟。 日常积累很重要 这次走转改活动,大多数媒体选择采写三农问题或者民生问题, 贴近生活,相对容易采写。而蒲江新闻作为一个党的喉舌新闻,新闻类节目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个产业、一个转变现象,这恰恰是走转改带给蒲江新闻的机会,我们作为记者要抓住这个点。我们做为最为基层的媒体,在处理这方面采访时比其他媒体更容易。走基层对记者要求比较高,因为在不同地方会遇到不的主题,需要平时的储备,不是说单纯跑某一些方面新闻,有三五年积累,就会觉得对这个方面比较熟。我们接触大约有三个主题,一个是城乡一体化、一个是建设最美现代田园城市、一个是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内容是非常开的,这就需要平时搭建一个比

13、较好的框架。这次走基层回来之后对自己是个提升、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收获的不只是感动,还有一种感受 这次走基层,真正能够体会到生活中间一些变化,甚至是一些问 题,敢做敢想,这是走基层能够达到的真正目的。你从火热的生活中间跳 出来,能够对这些有一个的思考。走转改的本质就是走群众路线, 我们之所以开展这个活动,也是因为现在新闻战线的确有一些浮躁,我们做一些问题探讨的时候如果能够从基层视角出发,感受着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我们文章写出来哪怕主题很宏观、很宏大、也能写得喜闻乐见一些。 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在此次走基层采访中遇到有一个镇学校的校长特别欢迎记者去,校长握着我们的手说感谢所有记者,很欢迎记者

14、去,不管记者报道内容是正面还是负面,只要问题探讨能够促进学校发展,他们就非常欢迎。这趟“走、转、改”之旅,能够让我了解感受到基层迫切需要发展的心情。所以说,应该经常出去走一走,发现一些问题、探讨一些问题。 最后,我觉得,基层工作中很多好的东西、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以及老百姓生活中巨大变化的事件和亮点需要记者一步一步走下去、挖掘出来, 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老百姓需要的。 黄磊 -9-26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行老师: 大家好, 我叫张夏, 是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 经视新闻栏目的一名记者,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广播电视记者参加 “走转改” 活动的一些心得与感受。 一是走在实处,

15、二是情到浓处。三是改在关键处。 一、 “走”在实处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 通过这次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的活动, 我深深知道: 只有腿脚勤快的记者才能跑出好新闻,“接了地气,新闻才能冒热气” 。 既然是走基层,那么就向最偏远的山区开拔。为了选取好的题材,经视频道总监周雄提前一周就和隆回县县委书记钟义凡进行沟通,认真讨论后筛选出了邵阳隆回县的三个题材:“小萝卜、大 产业” 、 “大山深处,一个老师和 11 个学生” 、 “爱心视频,温暖留守儿童” 。9 月 7 日清早,经视频道总监周雄就带领经视报道组一行,驱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大约六个小时,到达此行采访的第一站-虎形山瑶族乡。这里的高

16、山萝卜产业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我们的经视主播梅冬还没开始采访,自己先从地里拔了两个萝卜,简单削削皮就开始啃了起来,他告诉我,这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接地气” 。接完了地气,梅冬还和萝卜种植户一起挑担子,侃大山,学_怎么拔萝卜,怎么分辨萝卜的好坏。在梅冬体验拔萝卜的环节时,为了给他加油打气,花瑶乡亲们还自发的唱起了“呜哇山歌” ,梅冬老师一激动,啪嗒一下 子跌进了萝卜地里这都是我们走基层拍摄时一些有趣的小花絮。稿件制作完成后,播出效果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说“梅冬主播是在自毁形象” ,但更多人说,走下主播台的梅冬老师“更朴实更可爱了” 。 二、情到浓处 这还是我们在隆回采访时的故事,就在完成萝卜产业采访后的第二天清早,采访组前往隆回县最西北的大水田乡香溪村教学点,这里地处邵阳市最高峰白马山山脚下,海拔 1780米,为了解决香溪村的学生娃上学难的问题,一位名叫黄文雍的 80 后大学生来到了这里,成为了大山里的唯一一位老师。面对只有 11 个学生的教室,他一丝不苟,无怨无悔。经视主播王欢被黄文雍的这种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她不但提前一天去学校踩点和孩子沟通,还带领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