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交换率教学设计-沪教版.doc

文档编号:314580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上册-交换率教学设计-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交换率教学设计-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交换率教学设计-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交换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交换率的意义.能利用交换率进行简单的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获得规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故事略)听完故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吗?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4=4+3。二、探究、发现 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板书) 师:其他同学呢?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似,但略有不同。(教师随即出

2、示:交换3和4的位置,不变)。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生:我老师给出的结论只代表了一个特例,但他给出的结论能代表许多情况。 生: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觉得单就黑板上的这一个式子,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好像不太好。万一其它两个数相加的时候,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等呢!我还是觉得老师的观点更准确、更科学一些。) 师:的确,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生给出的结论中的“。”改为“?”)。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验证。 师:怎么验证呢? 生:比如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

3、是跟原来一样。师:那你们觉得需要举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呢? 师:我们每人都来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同时大家也留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 学生一致赞同,随后在作业纸上尝试举例。展示部分学生例子。师: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学生均表示认同)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学生摇头)这样看来,我们能验证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教师重新将“?”改成“。”,并补充成为:“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从“朝三暮四”的寓言中,我们得出“3+

4、44+3”,进而形成猜想。随后,又通过举例,验证了猜想,得到了这一规律。该给这一规律起什么名称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揭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 生:位置。 师:但不变的是? 生:它们的和。三、巩固练习,引导用字母表示数大屏幕显示例题师:指着最后一道题( )( )( )( ),如果给你时间,你能填得完吗?你能用一个算式把所有的算式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Abba师:这就是刚才我们通过猜想、验证的加法交换率。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也有交换率么?大屏幕显示:猜想一: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不变? 猜想二: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 猜想三: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小组合作,分析交流,验证猜想。师板书:乘法交换率:在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师:和加法交换率一样,我们可以怎么样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率呢? 四、课堂小节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加法和乘法中有交换律,但却没有减法交换律或除法交换律。 有了猜想,还需要举许多例子来验证,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准确。 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那我们就能肯定猜想是错误的。 举例验证时,例子应尽可能多,得出的结论才更可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小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