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docx

文档编号:325530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11古诗三首示 儿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

2、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

3、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一】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元”,本来 ;“但”,只是的意思; “九州”,指全国,“同”,统

4、一。)3、请学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小组内反复吟诵古诗。(2)根据字义讨论诗句意思。(3)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小组合作学习。5、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5、师: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死的态度是?(无奈,看淡生死)作者对生死看的这样淡了,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二】1、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5、无忘告乃翁。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王师”,指国家的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 “家祭”,祭拜祖宗; “乃”,你的,“翁”,父亲。)3、小组合作学习。4、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国家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5、师: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遗愿。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是?生:盼。(板书:盼)诗人渴望有一天王师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强调,语重心长)这

6、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三】小结师:诗人悲伤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即使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依旧渴望有一天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四、主题升华(背景乐)诗人的一生都在盼望着朝廷的军队,在弥留之际,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不舍,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陆游早些时候的一首诗作。1、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2、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3

7、、师:说说从这两句诗中,从“泪”字,你能听见什么?有哪些人在哭泣?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生活艰辛不幸让他们有一个动作“望”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了吗?(没有)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又”,说明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可是却始终没有盼来。4、师:正是因为诗人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作者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过渡:就这样,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

8、开了。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五、拓展延伸1、出示题临安邸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2、学生回忆这时的统治者在做什么?国家衰败的原因是什么?(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师过渡:南宋衰败的遗恨已经永远的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于我们少年而言,如何才能使国家强盛呢?在中国的近代也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此时,爱国学者梁启超认为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改造年轻一代的思想,于是写下了这篇少年中国说3、出示少年中国说片段。学生齐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

9、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4、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能为祖国强盛做些什么?六、教师总结,升华感情。师: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民强,少年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心怀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起背诵示儿吧。七、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2、收集爱国诗句,摘抄到采集本上。板书设计:悲示儿 爱国盼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个性化体验)3、激发学生阅读古

10、诗词的兴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查阅资料,并合理利用查阅资料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学宝库的桂冠上。读诗能陶冶情操,能让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还能让我们跨越千年的阻隔,去触碰那一段不曾了解的历史。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王昌龄的脚步一起感悟了唐代边关将士连年征战的悲苦。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2、板书课题。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一)板书课题,并解题。1、板书课题。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3、这是一首题壁诗。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

11、,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4、齐读课题。(二)熟读古诗。指名朗读,正确流利。(1、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在字里行间。3、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三)了解古诗大意。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1)齐读古诗。(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再读一遍古诗。(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2、学生合作学习。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暖洋洋的的

12、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了解到了,你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能够借助注释和预习工作了解诗词大意的能力。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三、感悟爱国情怀。(一)学习前两句。师:古人写诗都爱由景入手,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呢?1、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景象。重重叠叠的青山说明景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重重叠叠的楼阁说明人多热闹,一片盛世繁华。补充资料:柳永望海湖.东南形胜2、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 所表达的情感。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惹人醉”之类的

13、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板书:歌舞)(1)教师出示多媒体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2)学生“靖康之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3)师:我们再去看看刚刚逃过一劫的南宋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4)补充写作背景师:刚刚建立新的政权,他们本当卧薪尝胆,本当奋发图强,本当重整河山待后生。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寻欢作乐。这里的“西湖歌舞”绝不仅仅指眼前所见到的“轻歌曼舞”,而是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4)请同学们设想

14、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3、有感情地朗读。(1)愤怒的质问。(指名读)(2)悲伤的担忧。(指名读)(3)教师引读。(齐读)师:大家想想,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失地,救俘虏,不思兴国安邦,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师: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统治者一味的卑微屈膝,休战言和,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悲叹道:“”。(二)学习后两句。师:通过前两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当中有些字、词,不仅表面上的意思,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诗中的哪些字、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1、同桌互相讨论,并汇报。2、单独体会“

15、熏”“醉”。师:现在,同学们也能学着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这句诗中用的最好的两个字是“熏”“醉”。(板书)“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花天酒地,早已醉生梦死,根本就不愿醒来了。师: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人们行为上的享乐,那么这一句就是写精神上的沉沦,是一种自甘堕落。因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写道:简直把这避难所杭州,当作是老家汴州了。这是对统治者极大的( )。板书(辛辣的讽刺)(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讽刺的意味。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师:每逢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思考:(1)师:诗人林升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呢。让人读起来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小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