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整理.docx

文档编号:366012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一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整理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

2、“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1.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南北

3、交通的大动脉)。 2.我国历的女皇帝:武则天。(其统治被称为“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朝的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开始于:隋文帝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6.科举制中最早设立殿试、武举的是:武则天。 7.科举制中,诗赋最早成为进士的主要内容是在:唐玄宗时期。 8.科举制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 10.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由隋朝李春设计主持修建造的赵州桥。 11.宋代最重要的粮

4、仓: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后最的瓷都: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13.宋代的娱乐商业场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15.两宋、元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16.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中后期。 1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南宋时期。 18.我国省级行政区制度建立的标志: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湾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当时台湾叫“琉球”).澎湖列岛。 20.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的佛教和西藏事务。 21.元朝的港口:泉州。

5、 22.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24.明朝科举制变化的标志:采用“八股取士”(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25.古代世界航海的壮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的队伍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泉州籍抗倭将领: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的标志:雍正帝设军机处。 28.台湾历第一次被外国侵占:1624年,被荷兰侵占。 29.1662年,郑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

6、湾,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30.施琅(泉州人)率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2.我国现在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修建的故宫。 33.明朝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理学著作:明朝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浅谈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

7、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

8、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

9、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初中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