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

文档编号:3691695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

2、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

3、234)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我会写: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贤妒能忌:妒忌 猜忌 顾忌 肆无忌惮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督:都督 督促 监督 督战委:委派 委托 委婉 委曲求全惩:惩罚 严惩 惩办 惩前毖后鲁:鲁莽 齐鲁 鲁菜 粗鲁遮:遮掩 遮盖 遮蔽 遮人耳目私:私自 私心 无私 公私分明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营扎寨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呐:呐喊 吐纳 唢呐 呐喊助威插:插秧 插花 插队 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

4、(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o音调 tio调节擂:li擂鼓 l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 商议商量推却拒绝 委托托付预计估计 紧急紧迫惩罚处罚 吩咐嘱咐迟延拖延 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 惩罚奖励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推却】拒绝;推辞。【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迟延】耽搁;拖延。【翎毛】羽毛。【疑惑】怀疑困惑。【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军令状】戏曲和旧

5、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词语扩展: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如鱼得水单刀赴会舌战群儒鞠躬尽瘁乐不思蜀吴下阿蒙妄自菲薄课内词语: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惩罚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军令状神机妙算句子解析: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

6、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

7、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

8、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诸葛亮下

9、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问题归纳: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

10、不计个人得失。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

11、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算好曹操:谨慎多疑。布置周密、准确。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第二部分(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鲁肃:忠

12、厚守信、顾全大局。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课后习题答案:1、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

13、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

14、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8、9自然段。我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小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