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doc

文档编号:415309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说课稿 篇1(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基本唱会x国歌并且在歌唱中能够体会到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每个人都应唱好国歌。(二)在歌唱中基本掌握弱起的歌唱和渐强力度的歌唱。知道三连音、重音符号和渐强记号。(三)运用创设升国旗的方式来加深对国歌的喜爱,力求在每次对国歌的歌唱中都能有所进步,培养歌唱能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学唱国歌; 弱起和渐强力度的歌唱说教法学法: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教学中各个环节中,我采用以教师的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合作参与,在教学中教师是一名有效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法与策略: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聆听和对歌曲的感受能力,让学生

2、通过在练习中,歌唱中、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说教学过程:首先,在组织教学部分,我采用发声练习的和节奏练习的方式来进行,两个内容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歌曲教学部分做个准备,轻声练习是让学生体会歌唱的力度。接下来是进行聆听音乐,揭示课题国歌,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国歌到直观明了的学习歌唱国歌。在歌唱中学习音乐知识,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重音符号和渐强记号。从乐谱学习班到歌唱,一步一步进行,每一环节力求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学到音乐知识,并进一步的去感受音乐,歌曲学习部分由我采用先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的方式,让学生在

3、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也丰富了对歌曲的表达和处理。最后以创设情境的方式结束。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59页的准备题和例5,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3题。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一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这为学习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重点编入了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相向运动的应用题,主要学习“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知识。本课学习“相遇求路程”,它是在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使知识类推迁移到本课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

4、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结构特征、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教材的结构层次及编排意图:相遇应用题的知识从一个运动物体变成两个运动物体,涉及到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出发地点,出发时间等不同因素,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难于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本课题的知识结构:(1)先出示一个准备题,学生通过图示加深对“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含义的领会。接着,通过填表分析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等于两

5、地间的距离”这一数量关系式,为学习例题扫除障碍。最后通过例5的学习,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第一种解法: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总路程;第二种解法:先求每分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即是两人的速度和,再乘以相遇时间,就得总路程。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学习“相遇求时间”的基础。通过新知的学习,培养了学习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答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方法,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十四中,除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编入了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如:背向而行,不同时间出发的情况,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思维,防止思维定势

6、,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2)使学生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5.教学重点: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6.教学难点:解答问题时对速度和的理解和运用。7.教学关键:理解清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二、说教法学法的选择1.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启动学生思维。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很强。在教学新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的共同点和分化点,为学生架起从

7、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相遇问题是由两个物体运动完成的,其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是在一般的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先复习由一个物体运动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为学习新知作了适当的铺垫。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相遇问题的教学运用线段图或教具演示等传统手法,学生较难感知两个物体各自用不同速度运动的状态,给学生理解题意造成一定的困难。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使学生多方位感知事物,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突

8、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3.引探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读题审题,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加深理解关键的字、词、句,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出相遇问题的特征、规律,概括出其数量关系式。在已有第一种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尝试第二种解法,并归纳出两种解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4.精

9、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完一个新知识后,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有坡度、发展性的课堂练习,是全面落实双基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对应练习、深化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多形式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反馈了对此类应用题结构、解法的掌握,防止了思维定势,还培养了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地促进了素质教育。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复习铺垫:1.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口答)提问:为什么这样求?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2.李诚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_?由学

10、生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以上练习,复习了由一个物体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使学生能顺利地应用旧知识和学习方法去获取新知识,为学习准备题做适当的铺垫。(二)新知探索:1.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一般的求路程应用题,它是由一个物体运动完成的。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承上启下的谈话,把学生引入到与所提问题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2.学习准备题:(1)读题看电脑演示,初步理解题意。问:题中告诉我们,张华和李诚是怎样出发的?他们行走的方向又是怎样?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归纳板书:“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的结构特征。(2)边演示边填写

11、P58表格的数据,并分析数量关系。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填写1分钟的路程变化表,再让学生独立填写2分、3分的路程变化情况表,并通过电脑演示,学生校对答案。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第4列数据,归纳出:当两人距离为0时,说明两人相遇了,并推导出: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正好相等的数量关系式。通过多媒体演示,积累表象认知,在屏幕上呈现出相遇问题的特征和数量关系式,帮助学习顺利理解题意,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同时,生动清晰、新鲜活泼的画面,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小结并揭示课题:像上题,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路程之和正好等于两地的距离。我们称它为相遇问

12、题。现在我们就学习解答相遇求路程的方法。板书课题:相遇应用题。4.讲授例5:出示例5,教师读题,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习第一种解法。演示后提问:a.小强和小丽走的路程各是哪一段?用色段表示。b.两人4分钟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相距的米数有什么关系?c.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回答后,指一名学生口述解题方法,教师板书。启发学生学习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尝试学习,再提问其解题思路,最后通过电脑演示来验证答案,重点理解“速度和”的含义。小结两种解题方法。学生看P58例5。通过教师有机的设问、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到第一种解题思路和解法;尝试学习第二种解法后,通过电脑

13、演示分析过程,学生很容易知道“两人每分钟共行多少米?”,“经过4分,两人相遇”的条件,形象地揭示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也验证了学生的第二种解题思路,从而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三)巩固练习:1.对应练习:P59“做一做”的两小题。2.深化练习:P61练习十四的第2题。运用多媒体演示两辆汽车背向而行的动态,直观生动、引入意境。使学生马上明白:当两个物体同时从一个地方背向而行,它们的结果是相距,同样可用“相遇求路程”的解法求相距路程。这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扩展了学生思维。3.综合练习:(1)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14、46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正确的算式是( )。A.(38+46)4 B.384+464+50C.(38+46)4-50 D.(38+46)4+50(2)A、B两城相距38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这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开出4小时后,还相距多少千米?正确的算式是( )。A.(38+46)4 B.(38+46)4+386C.386-(38+46)44.发展练习:P61练习十四的第3题。此题是两列火车相向行驶的相遇求路程的扩展题,由于甲车先开出1小时,即运动时间改变,求相遇路程的方法也有了变化,给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15、,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行程问题,其中求路程的解答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先求出两个物体各自走的路程,再将它们各走路程合起来,求得总路程;二是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也求得总路程。(五)布置作业: P61第1题,P62第12题。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中的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在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二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人体内鼓膜的作用,三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保护我们的听力一课奠定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二、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耳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