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想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转换的论文.docx

文档编号:472632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理想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转换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理想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转换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理想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转换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理想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转换的论文 摘要:生命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发达地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重视生命教育,而在中国只是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思潮而存在。生命教育与理想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理想教育是一种未来图景的描述,生命教育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肯定,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理想教育;价值转换 一、生命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的迫切性 如果在“百度”输入检索词“大学生自杀”,可以搜索到整整76页的单个相关新闻,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发,已演变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在“中国教育在线”上,

2、有“祭奠各个高校那些自杀的大学生们”,列举了从2001年3月19日至2007年5月16日的100例自杀事件。在这些自杀者当中,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既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也有名校的学生;既有就业前景较好的理工科学生,也有前景较为暗淡的文科类学生。不难看出,几乎所有专业、所有层次的大学生都存在着自杀的隐患,问题的严峻性已不容忽视。那么,究竟是什么问题困扰这些大学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上绝路的呢?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者投入到了“大学生自杀”的课题中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寻求应对这一课题的策略。如有人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种: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就业压力大;恋爱受挫;生

3、命观的缺失 1。有人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得更为翔实,在内部原因层面,指出“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人格障碍”都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在外部原因层面,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特别危机因素” 2。还有研究者通过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调查了768位大学生,根据症状自评量表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回答轻重程度筛选有无自杀意念,结果在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93人,占13.2%,无自杀意念者611人,占86.8%。有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和应对方式各因子

4、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多元lgisti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学习压力、珍爱生命、消极宿命、悲观困惑、消极应对比其他因子更能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结论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3。而在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方面,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生命教育”,不仅倡议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甚至必修课中单独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而且主张展开“生命教育”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研究者指出,中国近几年也有人提倡“生命关怀”或“生命教育”,但尚未推出“生命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虽涉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但过于抽象化和理想化,加上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忽视,所以

5、并未真正的影响大学生,个别院校开设的生命伦理学课程,虽也涉及生死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侧重医学高科技对生死传统理念的挑战,而对生命观的引导较少。所以,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轻易拥有的生命不知道珍惜 4。所谓“生命教育”课程,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学习并掌握生存的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人文关怀的情操,陶冶健全的人格,引导受教育者激活与生成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拓展与提升受教育者

6、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5。发达地区如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极为重视生命教育。自从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出版专著生命教育以来,生命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显眼的教育思潮。1979年在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着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所修改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规范道德教育。2002年英国政府也把生命教育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课程,作为其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而乌克兰从2001年始设生命科学基础课,港台地区的生命教

7、育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进展。1996年,台湾地区成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生命教育在台湾已蓬勃发展。2002年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媒体等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和相关高校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逐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如2003年4月8日,湖北省就召开了“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 2006年12月28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支持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对生命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必要性及发展具有

8、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和模式等进行了探讨。遗憾的是,从总体上看,国内生命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亟待展开。二、理想教育的匮乏导致大学生社会图景的残缺在生命教育的探索中,研究者多指出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还论及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教育,诸如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等。无疑,这些意见对促进生命教育都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但本文认为,生命教育在其更本质的意义上,与理想教育息息相关,理想教育的成败更容易影响生命教育的成败,同理,要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就首先应该关注理想教育的实施。当我们探寻大学生自杀的种种原因时,例如社会适应能力差、

9、心理问题严重、就业压力大、恋爱受挫等,几乎都能够在其理想教育的匮乏中找到源头,如上述问卷调查所示,自杀者多系社会理想缺失者。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给大学生科学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由于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呈现出了低位性、嬗变性、多层次性和务实性的特点。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生中很有市场,由理想的绝对主义到理想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取向上表现出了迷茫和困惑,他们的理想逐渐走向了平庸、低调甚至是失落。相当多的学生对于如何实现理想抱有消极的态度,把追求个人物质享受放在

10、重要的位置,大学生人格理想有待建立;大学生普遍成才意识强烈,但是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各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心态较为低沉、消极,折射出远大理想的缺失带来心理失衡的特点;社会主义理想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疑虑,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产生疑虑和困惑,动摇了社会主义理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令人担忧的危机,这与我们当前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失误有很大关联,因为它暴露出了我们理想教育的弊端。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讨论当前中国大学生理想失落这一问题,不是应当有什么理想信念的问题,重点也不是该不该有理想

11、的问题,而是反思理想教育实践的问题,因为理想教育在实践领域内的失误与缺憾是造成理想失落的直接原因。理想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理想教育的内容的抽象化,目标的极端化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有效地在理想教育中,解决好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理想,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层面应深入研究的问题。理想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具有复杂的外延结构。以理想的主体来区分,可分为个人理想、集体理想、共同理想。个人理想包括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人格理想。人格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关于做人的最高标准。它包括:一是指做人处事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二是指人们所追求的高尚的、完善的品格。集体理

12、想是指一个群体具有的共同愿景。社会理想是集体理想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指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性质、结构、特征的构想,是关于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观念形态。社会理想反映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研究理想问题,自然要与社会和个人,乃至国家、民族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取向紧密联系起来。共同理想起到引领个人理想的作用。只有我们将理想和现实,理想和国家、民族、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与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从理想的时效来区分,可分为远大理想和中期理想、近期理想。近期理想是指基本具备了客观条件,经过主体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就可能实现的理想。中期理想是实现近期理想后,努力

13、接近的理想。远大理想,是指虽然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但现实和目标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转化为现实,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事物发育逐渐成熟,才有可能在更远的将来实现的理想。 以理想的对象来区分,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哲学的角度讲,人的理想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修正和实现的。实践的领域不同,理想的种类就有所不同。人在设法改变环境的同时,其实也改变着人自身。所以,在理想的范畴中,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主要的类型。社会理想是所有理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个政党的政治旗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道路,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研究理想,

14、重点应研究社会理想,在当前就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要同时研究个人的人格理想。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人组成,人格理想反映出个人对于理想的高层次追求。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人格理想境界。孔子毕生追求的人格理想,是圣人的理想,追求一生也难以达到的,但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我们追求的人格境界。 反观我们微量的生命教育,多与理想教育相脱节,为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走西方化的道路,严重脱离国情。这样的生命教育,的确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张将生命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歌德曾经指出,“世界历史的唯一真

15、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不管这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所有不信仰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都只得到一点微弱成就,即使它也暂时地夸耀一种虚假的光荣,这种光荣也会飞快地逝去,因为没有人操心去取得一种对不信仰的东西的知识。”6 歌德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理想、信念、信仰在特定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性。三、理想教育在生命教育体系中的价值转换生命教育与理想教育的关系如此紧密,那么,在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必将涉及到理想教育向生命教育进行价值转换的问题。在这种价值转换中,应该让大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表现

16、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升华,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也就是生命的升华教育,即理想教育。因此,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将人生的价值发挥出来,从而最终实现自我。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让他们懂得生命不仅仅是生存,生命历程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要使生命有质量,就必须在肉体生命的基础上,提高生命精神层面的意义。个体理想是社会成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的特点构想的自我未来发展图景,是其在职业、事业、生活、人格等方面为自己设想的奋斗目标。理想教育虽然是多层次的,但个体理想无疑是前提,有了个体理想也就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新的认知,也就不至过多地沉溺于悲观失望之中,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我们通过下列案件来看理想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必要性。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在其调查的大学生自杀案件中,因为学习的压力大而自杀的占298%,如2002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大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