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链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docx

文档编号:482967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之链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爱之链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爱之链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爱之链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让学生懂得“爱之链”,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留下美好的情感。 2、学习课文生动的细节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中心 1、【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虽然过去了许多年,这句歌词一直温暖在我的心头。文中也有句话,如同春风,给那个冰冷的黄昏带来了暖暖的春意。 【出示】“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指导读好这句话。(真诚地 热情地) 二、探究课文内容 探究中心句 1、 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 乔依是不是真

2、的不需要钱?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 3、 乔依可不可以接收老妇人的钱?那他为什么没有接收?指导读好第6小节(愣。将“他”换“我”),理解“天经地义”。 4、 再读这句话。 5、 那乔依又是如何帮助老妇人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暖暖的爱意?请默读2-8小节,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探究2-8节,感受人物形象 1、 学生默读,交流,教师小结归纳。 2、 指导朗读: 提示: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读出当时人物的内心,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师范读一小节,交流感受与方法。 学生自读,思考如何读好。 写一写朗读建议; 同桌交换看朗读建议,全班交流; 指名读,评议;

3、适当采用齐读。 3、从2-8小节,我感受到乔依是一个 的人,因为 。 板书:乔依 老妇人(以链条方式) 4、那么爱是什么? 【出示】 爱 是寒风冷雪里 那暖暖的微笑 爱 是孤独绝望中 那贴心的话语 爱 是一连串 麻利的动作 爱 是那一句 美好的心愿 探究9-11小节,写出心中的爱 1、 这美好的心愿指什么?再读 2、 板书:女店主。默读,在这里,爱是什么? 3、 学生思考,写作,交流。 探究12小节,理解重点语句。 1、 指名读,说说你从女店主的话里读懂了什么? 2、 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读懂了什么?是不是这些钱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的是仅仅是这些钱吗? 三、总结课文

4、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爱之链”作为题目? 2、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一条爱之链(生齐读)。 3、 播放爱的奉献。 四、探究写作方法 1、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很好,能给我们写作文提供帮助。 2、探究妙处: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写人物的?发给学生做记号的课文,让学生发现这些做记号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3、揭示:细节描写。就是能从一个人细微的动作、表情等看出这个人的品格、性格。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4、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呢?举例:写作文写不出

5、来的样子。 5、写一段话运用细节描写:同学上学迟到同学上台演讲紧张 学生练笔。 四、作业 1、完成课文后作业:续写。 2、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周围有没有爱之链?为什么?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不算教后记的教后记 一、个性!个性! 这篇课文的备课颇为痛苦。长期以来,我固定在自己个人的圈子里,对教材鲜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常跟在教参后面亦步亦趋。也许几乎年年教六年级,教材面孔陈旧,缺乏新鲜感。再加上职业倦怠,很多时候我停止了对课堂的思考,于是课堂逐渐庸俗起来。人就在这一点点的懈怠中消磨自己的青春,一时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对照教参,本人解读与教参的不同之处”这一环节我认为有重大的意义,但也颇费脑筋,

6、教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而如何获得,就要看各人的功底了。不然,一篇课文不管你怎么读,也是找不到亮点,难以发现。只能在文本这个茂盛幽深的“丛林”外徘徊罢了。 这次我还特地选了篇新课文从没教过的爱之链。我被个题目所吸引。结果证明,我上当了。当然,应是自己水平不够。我反反复复地读,发现不了亮点。或者说我的理解与教参上的理解是一致的。这样的文本从内容 上我挖掘不了新意。我觉得人物的行动不能仅仅贴上某类道德品质的标签,而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味这种爱,不然成了思想品德课。而且这种爱,我个人依稀以为这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是一种本能的习惯,教参解读在某方面有些牵强。但如何作为教学内容来让学生来体会,至始至

7、终不得解决。何况自己的解读未必正确,又不清晰,能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尚是个问题。 浅薄的大脑思考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没办法,弃书本不顾,到网上学习。结果也是大失所望。尽管教案在具体环节设计上有花招,有亮点。但,教学内容是相似的。也没能超出我的想象范围。备课陷入僵局。 再读课标,“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本一个鲜明的表达方法,是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参中也提到的。但是在教参中细节是仅仅作为手段帮助理解课文而存在的。 我突然想起在人民教育上读到王晓春、闫学老师关于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课的学术争鸣。王晓春老师认为:语文教师之所以为语文教师,他的标志性的工作是语文知识教育。人文熏陶是各科都能

8、进行的,每个老师都有责任的,课外也能进行的,只不过语文教师这方面担子比别人重一些就是了。他赞成上成“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辅导课”。当然这也许是个极端。但提醒教师,不能忽视言语形式。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所说: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于是,我确立了本课的个性解读:把言语形式当成教学内容。 二、时间?统

9、一? 课上下来,觉得很是失败。 细细盘点了一下,本课的七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有六条达到了落实。但最重要的一条:学习写作方法。没有时间了。真是沮丧极了。所以这节课和网上的课在设计上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原因何在?将写作方法当作教学内容,硬挤进来,就必然会占据一定的时间。按照计划,这一环节最少得花10-15分钟,就只剩下30-35分钟(我们课堂是45分钟)第一课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内容:如探究中心句环节的1234。一开始耗时较多,导致后面教学任务不得完成。这是不该有的低级错误。 后来利用了第三节课的一点时间补讲了写作方法,学生蛮感兴趣。从 效果看大多数都较好地掌握了细节描写,可是这不是在这一节的课堂上。深

10、感遗憾。 因为时间紧凑,所以有些教学内容浅尝辄止。如有感情地朗读,时间不够,方式不新。理解重点语句及题意,方式也较单一。效果不明显。 教学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如何统一?“工具与人文如何统一?”我的设计还是机械的割裂。因为我是从“内容形式”入手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内容”入手,或从“形式内容形式”入手,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才可能同构+共生。如果让我重新设计,我会将言语形式学习巧妙地穿插在内容学习当中。如出示我根据课文写的一首爱的小诗,让学生再次寻找爱的细节,体会细节的妙处后,顺水推舟地点出“细节描写”,进行写作方法的学习,这样指导才无痕。从而课堂结构为“内容形式内容”,可能浑然圆融。 而且这节课在言语内容和形式之间总会有所侧重,不要均等。应言语形式轻些,言语内容重些。同时教学言语内容也应紧扣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不要也不能面面俱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小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