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团课讲稿5篇.docx

文档编号:56291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一季度团课讲稿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2年第一季度团课讲稿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2年第一季度团课讲稿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第一季度团课讲稿5篇目 录1、团课讲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团课讲稿:在疫情大考中坚定四个自信3、团课讲稿:传统文化的继承4、团课讲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5、团课讲稿:文化创新的途径团课讲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各位同学大家好。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三单元设置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我们的民族精神两课,请大家仔细体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之前“我们的”这三个字。对于我们的中华文化,同学们有什么印象?提起文化,我们常常会涌起一种自豪感,这不奇怪。因为我们人类自从诞生以来,恐怕最为自豪的杰作就是文化了,它使我们人成了万物之灵长,让世界变成了今天的模样,而中华文化则更是不同寻

2、常。一、不是什么都源远流长因为中华文化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脉,也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这一点就决定了我们要了解中华文化,就不能脱离人类的文明。根据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分类,人类从古至今一共是形成了26种文明,当我们回溯人类文明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形成一个共识: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这个成语到今天也1200多年的历史了。它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世界文化的格局中,我们中华文化不仅是古老的,而且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所以,我们说它不同寻常。古老文明,大多都是沿着江河发育而成的。幼发拉底河、

3、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古巴比伦文明,应该说是人类所考证出来的最早的文明。早在6000多年前,这里就出现城市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但是公元前的9世纪,伴随着巴比伦王国的灭亡,它的文化传统逐渐丧失了。19世纪末,当古巴比伦文明被发现的时候,它已经消亡3000多年了。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到了公元前的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公元前的30年,罗马帝国又攻占了埃及。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入侵了埃及,从这以后,埃及文化逐渐的被阿拉伯化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又称作哈拉帕文明,其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的2300年至公元前的1750年。在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上,至今已经发现了70多处遗址,遗憾的是,古印度文明雅利安化了。如果我们与上述三大古老文明相比,应当说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它却是唯一的从未中断的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中华先民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今天的中国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中华先民的后裔。今天的中国文化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产生出来的文明,而且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的,人种没有变,文化也没有断。不仅没有中断,而且没有分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还不断的有新的文明因子加进来,却没有任何文明的因素分裂出去。这的确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是古老的,也是年轻

5、的。5000年的流淌不尽,5000年的融合创新,这既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也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资本,毫无疑问,中华文化是是源远流长的。但必须指出的是,源远流长不仅表现于它的过去,也不仅表现于它的持续,还必将彰显于未来。所以汤因比在通览了全世界多元文明发展的历程之后,曾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1973年,他与日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进行了近两年的世纪对话,对话的主题就是人类在21世纪的未来。在对话中,汤因比直言不讳地讲,说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东亚,但不是在技术上高度发达的日本,而是在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宝藏的中国。这也许会使池田大作先生的失望,但这种先知般的结论不是来自于主观

6、的臆断,更不是闲谈时的随性发挥,而是一位史学大家,在深入研究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后,面对全世界发出的智慧之声,做出的一个历史性的预判。这种预判,其分量足以震山撼海,其远见足以通古烁今。就让我们以中华世纪坛序的这段文字为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做一个注脚: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二、文化盛世,文脉中国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一段文字简单的列举了我们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从殷周时期到宋元明清。数千年的

7、中国文化发展史,爱国主义一直都是鲜明的底色。我们就以爱国为主题,请同学们说出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古文诗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始终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今天只要我们翻开一部中国历史,就能够看到由汉字记载下来的这些爱国故事。对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言,汉字与史书典籍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见证三、汉字传人,好自为之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

8、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而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iang这个字大家会写吗?你可以在纸上写写看?哪位同学愿意来黑板前试一试?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后来发展出书法艺术和印玺艺术。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按演变的顺序,汉字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甲

9、骨文印证了中华民族一路前进的光辉足迹。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我们形成了很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时候,但这些朝代也都以汉字为通用文字。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你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吗?如何看待汉字书写危机?“一个现代人,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表现差强人意,令大家倍感失望!这样看来,他绝非籍籍无名之辈。接下来,这两支队伍将争夺冠

10、亚军。这种“霸凌主义”行为,实在令人不耻。上面这五句话,均有文字差错,你能看出来吗?1995年,一位出版人在上海创办了一本杂志,32开,一年12期,专“咬”文字差错。为了赢得市场的关注,他想出了一个“奇招”向自己开炮,重金请读者挑刺。当时的市场价为一个错误10元,他的奖赏是100倍:一个错误1000元。这次营销获得了极大成功,全国200多家媒体报道了这则消息,刊物三次加印,这本杂志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此后20多年一直影响着国人的语文生活,被称为“语林啄木鸟”。这位出版人,是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前主编郝铭鉴。2020年4月2日上午,这位和文字较真的“汉字守门人”,在上海过世,终年76岁。他的微

11、博简介里写着:一个编龄不短、编书不多的老出版人。一个热爱教师工作、缺乏教学实践的大学兼职教授。一个热心语文规范、未经严格训练的编外语文工作者。这是个有些散漫的简介,其实,如果按照他一辈子“咬文嚼字”的标准,这份简介应该是:语言学家、出版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先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兼任咬文嚼字主编、编辑学刊主编等职。看似散漫,却一生严谨。因为这份严谨,他曾带领咬文嚼字向名作家、名刊、大报、明星“开咬”:他“咬”过以王蒙为首的12位作家;“咬”过北京、天津等12个大城市,为城市“洗脸”;“咬”过包括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在内的12家大报除了

12、咬文嚼字这本杂志,郝铭鉴还编过许多图书,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文艺探索书系”等。晚年,他把关于社会语言气象的心得与思考汇入著作字雨词风。半生努力、字斟句酌,可谓其人生的真实写照。也许,有人觉得他“小题大做”“吹毛求疵”,但纵观古今中外,多少文豪巨匠,正是因为在最细小、最基础之处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才留下了那么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世佳句。他说:“社会生活在发展,当年那些文化人,那些读书人,他们作文的时候,每一字都在推敲,那么今天,这种精神还在不在?”他说:“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

13、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汉字传人,好自为之。”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我们更应对文字葆有敬畏之心,对文字的纯洁性保持捍卫之志,也愿我们真如前辈所望汉字传人,好自为之。四、苦难辉煌,奔腾地火除了汉字,史书典籍也是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经验。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梁启超在中国中国历史研究法这样评价中国史学。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为最发达。在我们的教材上的相关链

14、接当中,有一些关于史书的文化常识。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战国时期,私人撰述史书有了较大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战国策。汉代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史书史记,被列为正史之首,北宋司马光主修编撰的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史料收集广泛,考订精细。清代是修志成就最大的时期,所修方志体例严谨,种类齐全,数量甚多,全国各省、府、州、县都开馆修志。不是要你去历史中采摘耀眼的花朵,而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这句话出自苦难辉煌的序言,这本书,老师想推荐给同学们。豆瓣书评上关于这本书是这样介绍的: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

15、,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五、救亡图存,文化复兴正如金一南所说: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和坚韧奋斗的人们,必能从我们的过去吸收丰富的营养。我们的过去有什么?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17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伴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请同学们思考: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这种衰微与与国家的衰落有什么关系?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此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割地赔款,备受屈辱。一页页不平等条约,卷走了中国人民数以亿计的财富,也羞辱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尊严。中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