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5讲实验探究_提高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

文档编号:593849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5讲实验探究_提高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5讲实验探究_提高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5讲实验探究_提高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十五讲 实验探究提高篇2017新题赏析题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1)写出甲、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_,乙_。(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_(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_。题二: 在上化学课时,小明同学听化学老师讲到,做蛋糕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是碳酸氢钠(NaHCO3)。他对

2、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于是他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实验1】: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新配制的碳酸氢钠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_性。【实验2】:小明认为蛋糕膨胀,是由于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他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想:猜想: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与面团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产生的;猜想: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针对以上猜想,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盐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猜想正确实验二_

3、 有小水滴产生 _猜想正确【小结】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应用】在炸油条时,通常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小苏打(NaHCO3)的目的是_。题三: 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_。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_,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2)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

4、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_,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_。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题四: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

5、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_。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倒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是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反思】(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_。经查阅资料得知上述五种盐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的溶液呈中性,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法,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种盐。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_。题五: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

6、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请回答: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

7、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如图2)。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_。(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

8、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题六: 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

9、钠有剩余;盐酸有剩余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_则盐酸过量如果_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 (填序号)。A. 生锈的铁钉 B. 碳酸钠粉末 C. 硫酸钠粉末 D. 氢氧化铜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 (填选项)。实验探究提高篇2017新题赏析题一: (1)酒精灯;烧杯 (2)

10、CO2 + Ca(OH)2 = CaCO3 + H2O (3)对比观察法;探究纯碱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详解:(1)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工具,烧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容器;(2)烧杯乙与大试管(内装纯碱)相连,烧杯丙与小试管(内装小苏打)相连,小苏打加热能分解(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所以丙中发生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3)该实验同时给两种物质加热,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Na2CO3和NaHCO3是否分解的化学性质,采用的是对比观察法,用于探究纯碱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题二: 【实验1】:碱;【实验一】:实验现象:有

11、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步骤: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热,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结】:NaHCO3+HCl=NaCl+H2O+CO2;【应用】:中和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疏松多孔(答案合理均可)详解:实验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pH大于7,可知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在完成实验二的探究时,应结合猜想,实验一的步骤、实验二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由于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一应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根据猜想可

12、知,实验二做的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实验,所以其设计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热,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了有小水滴产生以外还应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相似,也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推知,在炸油条时,加入小苏打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二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油条疏松多孔。题三: (1)一定不是NaCl溶液;有气泡冒出;(2)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3)原标签可能是NaOH,该溶液中的

13、碳酸钠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的详解:(1)NaCl溶液呈中性,其pH=7,根据所测得溶液的pH=10,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小张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HCl,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这是因为Na2CO3能够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小张一定观察到溶液混合后有气泡冒出的现象;(2)小张所观察到的现象只能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并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为进一步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将溶液中显碱性的碳酸钠完全沉淀(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然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14、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该溶液为碳酸钠;(3)由于氢氧化钠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钠,该溶液中的碳酸钠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的。题四: (1)NaCl;(2)这二者的化学式中Na的右下角不会有2;(3)Na2CO3 BaCl2 + Na2CO3 = BaCO3 + 2NaCl;(4)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样品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溶液pH大于7(或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等)详解:(1)由图中标签上的钠、氧元素可推断出该溶液一定不是氯化钠溶液;(2)由图中标签上的钠原子个数(“2”)也可以推断出该溶液一定不是碳酸氢钠溶液或硝酸钠溶液;(3)由“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可以推断出该瓶无色溶液为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考试资料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