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docx

文档编号:680883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 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 1 钱学森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钱学森 3 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5 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

2、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 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 79 岁。国庆 50 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 515 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 2 竺可桢 竺可桢自幼就很聪明而且特别好学。在他两三岁的时候,每天 晚上都要

3、叫爸爸识字,有的时候他太忙,或辛苦了一天觉得太累,不教他,他就不 高兴甚至哭闹,爸爸只好依他。结果,在竺可桢三、四岁时,就已认识两千个左右的字。他的老师章先生很喜欢竺可桢的聪明,但更喜爱他的勤奋好学,对他的要求也格外严格。他经常找一些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讲解给竺可桢听。竺可桢不仅爱读书,而且更爱思考。竺可桢读了爱莲说后,就想:我要爱莲花,更要爱莲的茎和藕。他把自己读爱莲说后的感想告诉了章先生。章先生很为竺可桢小小年纪就这样思考问题,而且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感动。他教导竺可桢说,藕虽埋没于污泥只中,但它将自己的全部营养贡献出来,使莲花亭亭玉立而不被烂泥污染,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且藕本身也是洁白的,你

4、要学习藕这种纯洁坚贞的品格。竺可桢听了这番话,印象很深。他后来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藕舫”,就包含了记取章先生的教诲的意思。竺可桢爱读书爱思考习惯的养成,影响了他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为他在我国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等学科取得卓越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 3 黄昆 919 年 9 月 2 日,黄昆出生于北京,黄昆父亲黄徵是中国银行高级职员,母亲贺延祉也是银行职员。母亲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人严肃认真,对黄昆少年时期的成长,有过很大影响。黄昆小学就读于北师大附小、上海光华小学,中学在燕大附中、北京通县潞河中学。他从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1937 年,黄昆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在

5、大学期间,他就对量子力学非常喜爱,毕业的时候完成了论文 海森堡和薛定谔量子力学理论的等价性,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42 年,黄昆考取西南联大理论物理研究生,获得了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指导。1944 年,完成了日冕光谱线的激起论文,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昆明天文台任助理研究员。1944 年 8 月,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读研究生,1947 年获博士学位,期间还完成了 3 篇论文。1947 年 5 月,黄昆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系,与当代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 M.玻恩(Born)合作,共同撰写晶格动力学理论专著。这部书的诞生影响了几代的科学家。1948 年

6、初,黄昆接受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50 年,黄昆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即“黄佩卡尔理论”。1951年,黄昆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及有关的基本方程。1963 年被拉曼散射实验所证实,被命名为电磁声子,后来发现其他物质振动也有类似的与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统称为极化激元。现在极化激元已经成为分析固体某些光学性质的基础,黄昆当时提出的方程,被称为“黄方程”。1951 年,黄昆回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黄昆在利物浦大学期间,认识 A.里斯,并产生情感。1952 年 4 月,里斯来到中国,与黄昆结婚,后也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工作。

7、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动荡的十年时间里,黄昆依然奋战在科学的第一线,在北大任教期间,编著出版了固体物理学。对我国固体物理的研究和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科学家一样,黄昆受到许多不公正对待,但是,他依旧坚守了下来,花了多年心血编写了 半导体物理基础和晶体管晶体管数字集成电路。1977 年,黄昆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8 年,发表了后来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黄-朱模型”的理论,1985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2001 年,黄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 年 7 月 6 日 16 时 18 分,黄昆在北京逝世,享年 86 岁。

8、物理学家王昆一生为国家的科学而奋斗,在 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这动荡 10 年里,依旧为科学而献身,完成许多成就,学术贡献上有两方面杰出的贡献,一项是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另一项是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里斯共同提出的“黄-里斯理论”。都影响了好几代科学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位伟大的的科学家。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新 4 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2001 年 2 月 19 日,82 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

9、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一)虽然是杰出的数学家,但吴文俊小时候却喜欢看历史书籍,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课程,改变了他对数学的看法。大学三四年级时的刻苦钻研,更使他打下了现代数学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吴文俊在中学默默任教了 5 年。此后,和数学大师陈省身的结识,使他走上了拓扑学研究之路,并以自己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一发不可收拾。半个世纪里,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和中国数学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他的成就奇迹般地大大缩短了中国近代数学与

10、国际间的差距,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位于中关村腹地的吴文俊的家,朴实无华,五个居室里几乎摆满了书。古今中外的书包围着一张陈旧的藤椅、一张斑剥的书桌和两台电脑,这就是吴文俊的工作间。吴文俊 78 岁的老伴陈丕和捧出了一叠获奖证书: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这次是他第 8 次获大奖了”。“梅花香自苦寒来。”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陈丕和最了解吴文俊,淡淡数语,仿佛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解,“他是一个搞学问的人,一心只搞学问。”剑兰、龟背竹盎然的绿色使房间里充满了温馨和暖意。五六十年代添置的红木家具虽然显得陈旧,但图案依旧精美,见证着这个家庭的风霜雪雨

11、,见证着吴先生的攀登科学之路: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受到冲击的吴文俊 仍然抓紧时间从事科研。科学的思维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过。(二)在吴文俊的学生、中科院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小山的眼里,“吴先生是一位典型的科学家,是创新的典范,他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尊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长,更因为他的人品,因为他的学问。”早在半个世纪前,吴先生就把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45年前的 1956 年,37 岁的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当时的“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界名人事迹最

12、新 5 在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创制天球仪、候风仪、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张衡于公元 78 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这就是 盖天说、浑天说 和 宣夜说。盖天说 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着的盘子。浑天说 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说 认为天没有一定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为 浑天说 比较符合观测实际。他还制作了一个能够精确演示浑天思想的 浑天仪。张衡的另一发明是制作了水运浑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实际上是个天文钟,通过它的等速旋转,可以报告时刻。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也是这位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张衡还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他对 2500 颗恒星的观测记录和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 的计算结果,和近代天文学非常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