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工作方案.doc

文档编号:1428241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工作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工作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工作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工作方案为配合x市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进1步提升我县城市形象和品位,扩大对外影响,打造生态宜居品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依照x市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市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宣居地”实行方案的通知(x政创宜发xx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1、指点思想以109大精神和新时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点,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建立创新、调和、绿色、开放、同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5新战略”,依照“统1计划、因地制宜、分步实行、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全面参与、齐抓共建”的创建运行机制,围绕

2、“建设山水生态优美x后花园”城市定位和“天蓝、山青、水绿、城美”城市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以良好的生态气候资源为依托,以打造全域旅游为重点,以优良的空气为基础,充分发挥我县的生态、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为加速建设创新美丽幸福x做出新的贡献。2、创建意义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变气候资源为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进1步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影响,打造生态气候资源高地,不但是实现x绿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

3、在建设创新美丽幸福x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创建“中国生态气候康养宜居地”这1“国字号”品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1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事关大局、造福后代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3、整体目标及主要指标(1)整体目标力争通过1年的创建,x基于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寒冷指数、温湿指数、度假指数构建的x气候舒适性综合评价指标到达1类气候适合区。通过城市绿地建设、节能减排等方式,与休闲养生关联密切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环境保护、休闲养生等主要生态关联指标达标并领先于国内、省内其他城市及地区,到达验收标准。创建幸福村居改良生态环境工作方

4、案1、整体工作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20122016年),切实改良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省50%的村居建成生态村居,村居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不断改良,村居大众幸福感显著提升。2、阶段性目标任务(1)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到2012年底,每一个自然村建成1个以上生活垃圾搜集点,全省30%以上建制镇建成1座以上生活垃圾转运站。到2013年底,全部建制镇建成1座以上生活垃圾转运站。到2014年底,全省普遍推行“户搜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到2016年,全省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搜集转运处理1体化。2012年2016年,每一年将省内县(市)的23个镇建设成为卫生保洁优秀镇,

5、建成1批卫生保洁示范村。(2)农村环境整治。到2013年,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30个以上、生态村60个以上,建成市级生态村镇300个以上;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15个,完成“以奖促治”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0个。到2016年,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60个以上、生态村120个以上,建成市级生态村镇600个以上;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30个以上,完成“以奖促治”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0个。(3)村村通自来水。到2015年底,全省完成30个县(市、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从2016年开始,展开其余63个县(市、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到2020年完玉成省93个县(市

6、、区)建设任务,实现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均到达90%以上。(4)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到2013年底,全省完成23条生态景观林带主要路段、节点主体建设任务,建成100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到2016年底,全省完成23条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林建设任务。到2020年底,全省完成10000千米、805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5)农村卫生创建。到2016年,各县(区)均有省级卫生村,新增3000个省卫生村和1批市级卫生村。稳步推动健康镇村建设。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8%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到2020年,珠江3角洲地区普及国家卫生镇。

7、卫生镇、卫生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50%、70%、90%。3、实行措施(1)加快推动村落计划编制和村落整治。充分发挥村落计划的兼顾先导作用,编制科学、公道、可操作性强、可实行度高的村落计划。做好道路、管网、线路等专项计划与村落计划的衔接工作,确保计划的有效实行。对村居布局、项目选址等内容,要充分征求村居大众的意见,把村落计划作为创建幸福村居各项工作的统1平台,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构成集中气力建设幸福村居的协力。依照“省管到县,市管到镇,县管到村”的要求,从大众诉求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5改”(改水、改厕、改房、改路、改灶)为重点,辅以“3清”(清算垃圾、清算池塘、清算

8、乱堆放)、“5有”(有村落计划、有文体活动场地、有1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搜集屋、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等内容,继续深入推动村落整治,切实改良村落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2)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以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为中心,运输距离在30千米之内的,统1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超越范围或运输难度较大的,可以区域中心镇为节点,组团式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做到连片治理,区域同享。垃圾转运站、垃圾搜集点的建筑情势应相对统1,规范标识。各地要根据实际,聘请专业保洁公司或本地劳动力进行保洁。采取保洁人员上门搜集或村民自行投放的方式,将生活垃圾从户集中至村搜集点,从村搜集点集中至镇转运站,再转运至县

9、(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输全进程采取密闭方式,避免出现滴漏,造成2次污染。保洁人员应定期打扫村落公共区域,做到村落路边、河边、池边无垃圾,村容整洁。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应采取卫生填埋、资源化利用等工艺技术。县(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应依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建设。以区域中心镇为节点建设的处理范围小于100吨/日的镇级填埋场,可依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填埋区采取人工防渗处理,垃圾渗沥液运到或排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采取堆肥处理、沼气利用等综合处理技术,要做到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公道,并在国内有成功适用的先例。做好垃圾转运站透风、降尘、除

10、臭、消杀、清洁等工作。站内垃圾应日产日清,各项清洁设施齐备,污水应统1搜集,统1运到或排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充分利用已有的垃圾搜集桶、搜集箱、搜集屋等设施,统1搜集生活垃圾。要注意做好垃圾的密闭管理和渗沥液处置措施,鼓励采取地埋式搜集箱。搜集点垃圾应日产日清,落实卫生保洁措施,每周最少清洗两次,并定时喷洒消毒及灭蚊蝇药物。(3)认真实行农村环境整治。以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切实改良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动各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利用,因地制宜展开村落生活污水治理。对布

11、局分散、人口范围较小、地形条件复杂且污水不容易集中搜集的村落,可采取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对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范围较大、经济条件较好或旅游业较发达的村落,可推行采取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对符合市政污水管网接入要求的村落,可采取城乡统1处理模式,将污水纳入邻近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展开集中连片治理,围绕东江等重点流域和新丰江、南水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湖库周边,积极展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资源环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国家级生态市、生态县的生态

12、示范建设工作,加强生态村镇创建等基础工作及污水处理等基础工程建设。各地要充分发挥本地生态自然优势,展开各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4)大力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加强兼顾计划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自来水管网,通过管网延伸供水、镇级中型水厂建设等方式实现连片、跨区域供水,在县域内构成具有高保证率和统1供水标准的农村供水网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升级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在现有农村供水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扩网、改造、联通、整合和新建等措施,构成村村通自来水网络。采取示范建设和面上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工程实行。示范建设通过公然竞标肯定名单,以整县推动方式实行,省按规定给予补助;面上推动采取由省按规定标准给予

13、补助,各任务县包干完成的方式实行。(5)积极推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珠江3角洲地区要重视建设城乡1体连片大色块特点的森林生态景观,粤北地区要重视建设具有山区特点的森林生态景观,粤东、粤西地区要重视建设海岸防护特点的森林生态景观,整体优化提升我省生态景观质量和安全防护功能。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点”是指对沿线散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园林化,构成连串的景观亮点:“线”是指以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至50米林带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带作为主线,建成各具特点、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面”是指将高

14、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1千米可视范围内的林地纳入建设范围,改造提升森林和景观质量,构成主题突出和具有区域特点的森林生态景观,增强区域生态安全功能。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以现有的绿化和森林为基础,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闲置地、袒露地进行人工造林;对疏林地、残次林进行补植套种;对已绿化但景观效果不理想的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对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分进行封育管护。抓好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化,提高村落绿化覆盖率。每村建设1处绿色景观点、栽植1条绿化带、营建1片风景林(果林或竹林等),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绿化美化新模式,实现村落4周有风景林,入村有绿化景观路,围

15、村有绿化带,村内主次干道两旁植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花草,构成路有树、街有景,4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村居生态环境。(6)全面展开农村卫生创建。通过卫生创建和改厕项目的带动,争取全面改良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保障大众身体健康。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和着力点,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狠抓农村改水改厕、垃圾搜集处置、公厕、市场等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卫生创建标准,充分发挥已创建地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科学指点,不断扩大卫生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沾恩。继续认真履行“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争取更多国家资金补助,加大农村改厕的投入与宣扬,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改厕的积极性,推动全省无害化卫生厕普及率不断提高。宣扬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卫生防病知识的宣扬教育力度,通过各种脍炙人口的情势,帮助大众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行动习惯与常见疾病、沾染病、地方病的关系,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提高本身素质,保障身体健康。4、保障措施(1)落实部门责任。省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工作目标,加强沟通协作,指点本系统齐心协力完成改良村居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