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方案两篇.doc

文档编号:236241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方案两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方案两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方案两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方案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方案两篇两篇 篇一篇一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根据省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

2、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二、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全县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得到有效保障,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8%以上,并逐年稳步提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工作三、主要工作 (一)开齐开好体育课 1.强化体育课程和教学管理。根据

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2003 年版)精神,体育教学要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 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重视实践练习。 在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 12 项受益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 1 至 2 年级每周安排 4 节体育与健康课,3 至 9 年级每周安排 3 节体育与健康课, 高中阶段(含职业学校)每周安排 3 节体育与健康课。 师资、场地等条件比较充裕的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时。 学校要建立体育教学听课制度,安

4、排听课体育课节数每学期校长不少于 3 节、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不少于 10 节,体育教研活动每周不少于 1次。 2.改进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探索以学生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为纽带的教法与学法,打破班级、年级界限,有效组织体育课教学和课外锻炼,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师生,一人一技,一校一品,特色发展,努力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研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保证每个学生接

5、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3.重视体育教学科学研究。加强体育教研队伍建设,保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 积极调动广大体育教研人员和体育教师,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着眼县、校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现状、 问题、 经验及成效, 广泛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研究指导,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强化课外阳光体育锻炼 1.将课外阳光体育锻炼纳入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年龄、 性别、体质状况和兴趣爱好,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方案, 不断健全完善阳光体育锻炼长效机制。要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

6、内容相互衔接和补充,做到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有教师、有场地,确保制度化、常态化。(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2.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每天上午安排 2530 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做好早操、眼保健操和课间操;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 1 小时校园集体体育活动;要因地制宜,开展冬季长跑、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等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逐步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切实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运动场、 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

7、健全完善训练竞赛体系 1.开展课余训练。积极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社团和兴趣小组等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运动训练规律,科学安排训练计划,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要妥善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关系,开展运动项目教学,为有天赋的学生打好专项运动能力基础。认真落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指导、支持各学校创建、申报市级及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推动教体融合,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2.开展多样体育竞赛活动。各类各学校要因校、因地、因季、因人开展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如球类、田径、健美操等单项体育比赛活动,经常

8、性地组织开展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项目设置做到灵活多样,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趣味性、地域性、民族性、集体性、安全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运动兴趣,营造体育文化、生活、运动和锻炼相结合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3.组团参加并办好各级学生运动会。组团参加 3 年一届的全市中学生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和每年举办的全市青少年锦标赛;继续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县中学生运动会, 分片区举办全县小学生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在春、秋两季要各举办一次以田径或传统项目、趣味项目为主的学校运动会,构建县、校两级相互衔接的学生

9、体育竞赛体系。完善竞赛选拔机制,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 (四)做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 1.完善考试评价办法。探索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规范体育运动项目考核和学业水平考试,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认真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坚持把体育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以满分 50 分计入中考升学总成绩并作为中考录取依据。完善残疾学生体育考分评测机制,探索引进智能化测试设备,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公开。在普通高中学业水

10、平考试中将体育与健康课作为考试科目进行组织实施, 细化并做实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考察评价工作,严格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等程序,如实、客观、准确地为高考招生提供录取的参考依据。 2.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监测。 明确体育课程学业质量要求,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组织实施好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监测工作,健全完善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制度,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要开展覆盖本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汇总、上报工作。县教育局要对测试过程工作进行抽查,并对上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

11、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 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科学预测变动走向,开展体质健康预警,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 3.有效应用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各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 小学要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以上学校要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县教育局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校长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五)切实强化评估报告工作 1.认真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县教育局要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

12、探索制定实施第三方评估、督导和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对中小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监督检查等,逐项评价打分。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体育工作有特色,深化改革有成效,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有创新的学校,可以在评估中获得加分奖励。 对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 3 年下降的, 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报数据的,评估中弄虚作假的,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结果为不合格。各乡镇教委、中学和县直各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体育工作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按规定时间和要求上报县教育局,县教育局

13、将对各单位自评情况进行复核,形成评估工作报告,上报市教育局,并公布复核结果。 2.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县教育局每年结合各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全面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编制和公示全县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并上报市教育局。通过全面总结和建立健全年度报告制度,动态监测学校体育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六)构建全方位健康育人环境 1.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保障水平。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校卫

14、生(保健)室建设并做到规范管理。 定期开展学生体检和常见病的预防矫治工作,做好学校教学环境、地方病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安全等卫生管理,积极参与省、市级“健康校园”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计局)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类各学校要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拓宽工作途径,一方面要加强心理课程的落实,利用本校课程或社团活动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育人活动之中, 渗透到班主任的工作之中,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各学校要创建标准化心理健康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5、活动。 3.切实加强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以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高中阶段学生为重点, 构建完善的青少年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协作有效、监督到位、评估科学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毒品预防教育专题教育课时,建立毒品预防教育师资队伍,严格落实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开展禁毒直观教育,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实效。 四、重点任务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增加并落实体育教师补充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途径,每年招录一批合格体育教师, 尤其是掌握足球教学技能的体育教师到师资紧缺学校任教。各中小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课余体育活动、运

16、动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体育教师,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小学每 56 个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初中每 67 个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 89 个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农村 200 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 1 名专职体育教师。 乡镇教委要统筹安排各村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工作。同时,在农村中小学富余教师中,选拔部分热爱体育教学的非专职青年教师, 经业务培训合格后补充到体育教学岗位。 2.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将体育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专业提升的重要内容, 在制定、 实施培训政策和计划时,对体育教师单独设计、单独培训,集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重点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和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等形式,力争用 3 年时间对全县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 着力培养一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等领军人才。各乡镇教委、中学和县直各学校要做好参训教师的遴选工作。 3.试行体育教师走教制度。 各乡镇教委要将体育教学纳入 “联校走教”、“强校带弱校”帮扶管理范畴,城区各相关学校要将体育教学纳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