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doc

文档编号:342627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选题1.下面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A.史记孔子世家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传D.旧唐书韩愈传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 儒

2、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强调制度与秩序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重视道德与人伦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了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6.“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 )A.维护了君主统治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D.完善了监察制度7. 董仲舒认为:“道

3、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 )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8.汉文帝时期,曾命诸儒生根据六经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这说明西汉初年( )A.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B.较多的儒生成为统治上层C.宗法制度得到继承发展D.重视儒学的治国理政作用9.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

4、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1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

5、传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3.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1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

6、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

7、:春秋时期儒学尚未成为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儒家学说遭到打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立统治地位,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如国家政治、学校教育和学术思想,故C项正确;唐代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韩愈致力于振兴儒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法家学派集大成者是韩非子,而汉朝时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故选D项。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和汉朝儒家思想的变化。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意思是民众要绝对服从君王,君主的地位要高于民众,这与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思想相背离.故选B项。

8、A项的表述与题意相反:C、D两项表述中的“仁爱”与 德治”思想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4.答案:B解析: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强调“礼讲求社会秩序.是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相同点:儒学家一直提倡“仁”“仁政”.重视道德与人伦;从孔孟时期到汉代.儒学家都强调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显示出汉宣帝对于日食现象非常自责,认为这是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即上天对他的警告.这与“天人感应”的思想内涵一致.故选C项。A项主张思想统一:B项主张政治统一:D项是道家的治国思想。6.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9、 “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维护君主的统治.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背离,故C项错误;材料现的是“天人感应而不涉及监察制度的完善.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完善表现在刺史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道家思想正法度之宜”体现了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展.排除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但与材料无关.排除;三教合一潮流出现于晚唐时期.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初统治者对

10、儒学的重视。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儒生”“六经”可知汉文帝在治国时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故D项正确:A项所述发生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断.排除:宗法制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独尊儒术”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是西汉官办的最高学府.其教学内容是儒家经典,是对“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实践.是思想专制的表现.故D正确,汉武帝时俅学正统地位已确立.故排除A。大学生主要是官宦和地主子弟.故排除B。大学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故排除C。10.答案:A解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治人,百善孝为先。二、材料题11.

11、答案: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三纲五常。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12.答案:1.核心:“仁”“礼”。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仁、礼思想。2.材料二中流派众多的现象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百家争鸣,而材料三中的“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反映的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故第一小问趋势是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第二小问的原因应从政治大一统与文化大一统两个方面分析。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高中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