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教学设计2.docx

文档编号:523701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南望余雪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终南望余雪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终南望余雪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终南望余雪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教学重点: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唐朝诗人祖咏。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2、赠祖三咏)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但长期未得授官职。由于仕途落拓,最后归隐汝水一带直到去世。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终南望余雪曾传诵一时。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二、初读诗句,自学感知。(一)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读准字音。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二)检查自学情况:1、轮读古诗,正音。个别读,齐读。2、交流自学后的初步感受。3、生质疑

3、问难。三解疑答难,品读想象。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秀”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暮”字说明这是傍晚。“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

4、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天气更冷。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自己的、也是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两句,一写山林,一写城中,仍紧扣着题目的这个“望”字;一写所见,一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四、体会写法,感悟诗情。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五、多种形式,激励背诵。1、个别背。2、小组对抗赛。3、全班齐背。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 > 小学教育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