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docx

文档编号:1042875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汇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工作与成效 (一)实行集团化管理,市、镇、村一体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2011年,我市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将原30家镇民营医院回购转制为公立医院,按建制镇所在地组建11个基层医疗联合体,实行一体化管理,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近年,特别是2014年5月我市被确立为省深化医改先行先试县市以来,我市转模式、建机制,进一

2、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探索构建以医疗管理集团为核心,市、镇、村一体,公共卫生管理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医疗健康联合体。双联体的成功组建,使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龙头带动、城乡一体、资源集约、技术共享、管理同质、发展同步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组建医疗管理集团,创新医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求,全市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为龙头,根据区域划分,按照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若干一级医院模式组建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分别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实行总院长负责制,集团内医疗机构在集团统一领导下实行院长负责制。为加强

3、对两大医疗管理集团的监督与管理,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确立全市公立医院发展规划,行使医疗管理集团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两大医疗管理集团理事会、监事会之间形成决策、管理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新局面。 二是实行五个统一管理,转变医院管理模式。两大医疗管理集团接受市医管委统一领导和市卫计委行业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在理事会领导和统一管理框架下相对独立运行、独立核算,集团内部实行统一发展规划、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源调配、统一绩效考核“五统一”的一体化管理。集团内部编制(岗位)统一管理、人员柔性流动,理事会经医管委同意,可根据集团运行情况和实际需求对人员进行合理化

4、整合,促进集团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有效使用,缓解人才缺乏问题。集团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分户建账,统一会计人员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审核监督,切实提高财务效率。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医管委对公立医院及其主要负责人、医院对科室、科室对个人实行三级绩效考核。 三是建立五大运行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创新优化集团运行,医疗管理集团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分工协作运营模式,构建协作、联动、高效、灵活的运行新机制,建立分工协作、分级诊疗、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技术共享五大运行机制,组建消毒供应、病理、会计核算三大资源集约中心,远程会诊、远程

5、教育、远程影像、远程临检、远程心电五大技术共享中心。集团内部龙头医院对下级医院、龙头医院一级科室对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对村卫生室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龙头医院每月组织一次不少于3名专家的对结对医院的巡诊、会诊、义诊活动,每月开展一次送医下乡。实行龙头单位一级科室结对制度,每周到结对基层医院进行两次会诊、查房、教学等活动。龙头医院每年派驻高年资主治医生或副主任医生全日制下基层对口支援,派驻时间主治医生不少于半年,副主任医生不少于三个月,并作为晋升晋级的刚性条件,基层医院的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与辖区卫生室结对组成健康管理团队,每周固定不少于两个半天下村卫生室坐诊,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

6、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通过实行基层、城乡双重联合体的集团化运行模式,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市级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全市公立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均衡发展。全市市、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 (二)夯实基层基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筑牢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切实增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夯实基层医

7、疗卫生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示范创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已有7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示范标准,占比77.8%。49家村卫生室达到省示范村卫生室标准,占比20.1%,对达标的村卫生室实施每家10万元财政补助。 二是全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改造。2011年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后,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建设,当年市财政专门安排1800万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装备建设,其中120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600万元用于房屋维修改造,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环境得到初步改善。2012年起,我市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加

8、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2012年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其中400万元用于18家乡镇医院房屋维修改造和5家新组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术室改造,200万元用于8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改造。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为吕四、寅阳、北新、东海4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分中心、分院争取到省补助的彩超、血球计数仪、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价值240多万元,争取到用于基层医院建设的中央补助资金50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2013年又投入近600万元为18家基层医疗机构改造维修医疗用房,为基层医院配置医疗设备240多万元,为30家村卫生室进行

9、标准化改造,基层医院服务环境全面改善。2015年,市财政又安排2000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提档升级,新增DR12台、彩超21台、生化仪7台,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高。 三是大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校园招聘、现场招聘、集团招聘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2015年共为基层医院招聘本科毕业生24名,编外卫技人员51名,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农村医学专业生40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实施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和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利用集团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基层卫技人员的业务辅导,定期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技术能力。 四是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缓

10、解村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不足问题,我们以健康管理团队服务为载体,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252个健康管理团队在全市开展“一对一”签约和面对面健康管理服务,极大地增进了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普及性。通过签约方式让团队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开展日常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常见病的诊疗,使卫生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同时,全面实施医生驻村制度,要求镇级医生每周不少于2个半天驻村服务,切实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五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有效落实医改

11、措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整合医疗资源,降低医药费用,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规范运转,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此,我市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卫生信息化一期建成全省示范,二期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同市级龙头医院的远程会诊、教育、影像中心全面建成启用,其中远程心电中心全市基层医院与上海新华医院实现实时会诊。全市基层医院同上海仁济医院远程超声中心、市级龙头医院同上海瑞慈医疗集团远程会诊中心正在培训调试,准备启用。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门诊、住院、收费、药房、检验、病历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医保联网

12、实时结算。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全面启动并不断完善提高。居民健康卡用卡环境建设到位,全市2192多台健康卡读卡器全部安装完成,15000张居民健康卡试点发放。加快推广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全面推进居民健康卡项目,推进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移动药房、自助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搭建公共卫生系统管理平台,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数据挖掘,推进卫生决策科学化、卫生管理精细化、绩效考核数字化。 (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群众就医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实施医疗管理集团化运行,全市市、镇、村医疗机构实现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城乡医疗资源逐步

13、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工作,鼓励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到就近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可有效分流市区综合医院就诊病人,提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为此,我市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以“一提升、双引导、三规范”为核心的分级诊疗工作,努力构建合理有序就医新格局,促进城乡医疗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加快实现“引导考核制度化、双向转诊普及化、就医秩序规范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 “一提升”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筑牢医疗服务网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我市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环境,加大

14、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投入,加快基层人才引进培养,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优势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技术共享、同质管理等制度,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集团内部以龙头医院为技术支撑,以卫生信息化为依托组建远程会诊中心、远程教育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临检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实现集团内部技术资源的共享互助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双引导”即强化医保政策的刚性引导、强化舆论宣传的柔性引导。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调整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起付线及报销比例,拉开基层医院、市级医院(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市外医院诊疗报销差距,引导群众常见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通过各种途径

15、、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合理预期。通过医务人员诊治过程中主动宣传,提高就诊患者知晓度和认可度。通过组建健康管理团队,建立市级医院医生驻镇、镇级卫生院医生驻村制度,在城区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农村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进行面对面宣传引导,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即规范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分级诊疗考核、规范慢病管理。实行基层首诊负责制,严格转诊办理责任制,健全转诊信息登记报送制度,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确保分级诊疗工作顺利推进。加强分级诊疗工作日常管理,各级医疗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完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上下级医疗机构

16、之间做到无缝对接。严格控制转诊率和平均住院日,乡镇卫生院转诊率不超过60%,中心卫生院转诊率不超过50%,市级医院转诊率不超过10%,二级医院和一级以下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控制在9天和6天以内。强化分级诊疗工作督查考核,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列入医疗机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并纳入等级医院复核评审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财政统筹经费下拨和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考核指标,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自觉性,形成制度化。注重规范慢病(糖尿病、高血压)管理助推分级诊疗工作,实行差别化补助政策和医保支付制度。 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诊疗模式,提倡基层首诊,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疑难危重症病人及时转诊至二、三级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