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疫情对民营企业影响及应对之策工作报告.docx

文档编号:15179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疫情对民营企业影响及应对之策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疫情对民营企业影响及应对之策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疫情对民营企业影响及应对之策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疫情对民营企业影响及应对之策工作报告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工作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是 2020 年中国经济领域的黑天鹅事件,迫使各地延长春节假期,对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运转造成了严重冲击,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民营企业群体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少数第三产业中的小微民营企业已倒闭。如果疫情持续时间再超过预期,在目前我国企业债务率偏高的背景下,将可能引发短时间内的民营中小企业倒闭潮,造成严重的就业民生问题,甚至导致一定程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疫情对民营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疫情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分析 2019 年,我国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 7.1%、39%和 53.9%。与2003 年非典疫情

2、影响相比,当前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受影响更甚,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从第一产业看,疫情影响有限。因为其在 GDP 中占比只有 7.1%,但总体影响还是负面的。目前第一产业增速只有 3%左右,疫情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进而影响消费,尤其农畜牧产品出口可能会遭遇订单大幅下降的冲击。 从第二产业看,疫情对工业和建筑业影响不容低估。从复工情况看,制造业 1 月基本保持正常生产,整个 2 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之后处于复工和产能逐步恢复期,预计 3 月中旬生产秩序能基本恢复正常,并有可能回补 2 月份的部分产值。根据 wind、万博新经济研究 院的数据测算,制造业一季度增加值大约为 6216

3、8 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 3.5 个百分点。随着复工率快速提升,加上政府出台稳增长措施的影响,二季度将回补一季度的部分产出缺口,预计 2020 年二季度增加值为 72465 亿元,同比增速为 6.5%,预计上半年的整体增速为 4.8%。 从第三产业看,影响最为严重,个别产业甚至遭受颠覆性影响。2019 年初步核实的第三产业 GDP 构成中,批发零售占 17.9%,金融占14.4%,房地产占 13.0%,餐饮和住宿占 3.4%。旅游、交运、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性产业受疫情冲击更为持久,恢复也相对较慢。首当其冲的是餐饮住宿业。2019 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的产值为 4234 亿元

4、。2020 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预计将有 2100 亿元左右损失,增加值约为 2300 亿元,同比增速为-45.7%。此次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也非常大,短时间来看,交通运输渠道旅客人次大幅下滑,黄金周出行人数同比降幅 63.9%;后续影响来看,旅游供给端整体受到波及,旅行社全面亏损,从业人员全面处于失业状态,中小旅行社面临歇业关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 2019 年一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 7665 亿元。预计本次疫情将使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损失 230 亿元、增速下降 3 个百分点,增加值预计为 8087 亿元、同比增长 5.5%,二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活动恢复正常,预测

5、同比增速为 7%。疫情对房地产市场行业影响非常明显。从 30 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数据来看,1 月 1 日-21 日(疫情快速蔓延之前)商品房日均成交 4592 套,而 2 月 10 日-16 日日均成交 425 套,仅为正常水平的 10%左右;二手房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同比增速下降 83%。 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销售活动已经停止,市场处于冰封状态。长远来看,疫情下企业远程办公新型上班模式会提前到来,加上目前各地写字楼处于饱和甚至过剩状态,中小企业受到重大冲击,许多经营者会退出经营领域,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也会下降(以上预测数据是根据 wind、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测算所得)。 (二)疫情对产业

6、链的影响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触及哪一阶段,及其冲击程度,将取决于疫情本身的演变及持续时间。总体而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对国内的供应链网络产生影响;第二,影响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中间产品;第三,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效果反馈,通过进口渠道反射影响我国;第四,供应链中断将向其他没有中国企业直接参与的全球供应链扩展。 1.国内重点疫区疫情对全国产业链的影响分析 国内重点疫区疫情将对多个产业链造成影响。首先,化工品制造直接受到影响,其下游需求较大的行业集中在橡胶塑料、造纸及加工,木材及加工行业,纺织业,这些行业由于自身需求冲击叠加化工品需求依赖,影响或更大。其次,武汉拥有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这些整车企业

7、,并且因为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果停工的时间过长,企业可能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再次,由于复工推迟,建筑活动的延后,叠加汽车链条影响,将对黑色、有色冶炼、 金属制品需求短期存在一定抑制。武汉不仅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半导体行业包括富士康(Foxconn)、和硕(Pegatron)、武汉新芯(XMC)和长江存储等公司在武汉均有业务。受疫情影响的广东、江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南也聚集着半导体行业的装配基地。计算机、电子与光学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整个链条均受到一定影响。产业升级的仪器仪表行业由于对计算机、电子、电气机械需求较高,或受到一定影响。 2

8、.疫情对我国在国际供应链中地位的影响分析 疫情的演变和持续时间将决定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上是否会被边缘化。情况一,如果疫情只是短期冲击,其对产业外移影响较少,尤其对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基本没有影响。情况二,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 3 月下旬甚至 4 月,可能对出口订单产生影响,尤其对于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其新增订单将明显流失,并影响其 2 季度、甚至 3 季度的出口生产。情况三,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4月甚至6月,则将会对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并加速产业外移,尤其对于玩具产业、服装等供应链较短、对配套要求不高的产业。在过去两年中美贸易冲突之间,有些企业已经将生产转移到

9、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叠加贸易战余波,则跨国公司将有可能考虑进一步多元化其全球供应链,那么疫情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就会变得不可逆。 3.日本和韩国几个亚洲国家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分析 国内疫情持续缓解的同时,国外地区,尤其是距离较近的亚太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爆发的趋势。其中,日本、韩国更为严重,而且韩国已经将疫情预警升值最高级。日韩疫情扩散影响最大的就是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中日韩三国近年一直维持着三足鼎立的关系,日本主要生产上游材料、韩国则是以中游芯片为主,而中国是以生产下游产品为主。其中日本在材料领域,一直处于高度垄断,尤其是生产柔性屏的 FPI 膜、光刻胶、高纯度氢氟酸

10、,这三个领域日本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此前日韩出现贸易摩擦,日本对韩国采取了阶段性的材料管制,这次日本疫情如果加速扩散,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再加上韩国疫情形势同样严峻,目前中日韩各自扮演的角色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中国可能会加大往半导体产业链中上游的渗透。 (三)疫情对外贸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与 2003 年的非典疫情极为相似,从非典疫情可观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路径和程度,本文将从外部环境、内部经济发展阶段、外贸规模、经济结构和自身实力五个方面与非典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进行对比。 一是从外部环境来看,2003 年中国正处于入世后的全球市场红利期,美国因911 事件需要

11、携手中国共同反恐,中美关系温和,国际贸易活动相对活跃,出口金额同比由 2001 年 7%左右上升至 2003年 30%水平。当前逆全球化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方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税率不断提高。2019 年中国对外、对美 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 0.5%和-12.5%,创 2008 年以来新低。中美贸易摩擦仍存反复的可能,外贸企业除了面临国内企业共性的问题之外,还面临着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诸多外部因素,两方面问题叠加,使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二是从内部经济发展阶段来看,2003 年中国经济处于库存周期、产能周期、房地产周期共振向上的阶段,整体经济趋势性、周

12、期性上行,人口红利释放,财政货币政策空间充裕,经济整体处于上行周期,非典疫情仅是经济上行期间的一股短暂寒流,仅延缓了实体经济快速抬升的势头。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大的增速换挡阶段,自 2010 年以来持续下行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宏观杠杆率偏高,2019年底经济低位暂稳、但基础不牢,财政及货币政策空间小于 2003 年。未来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的边际效用明显递减,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优势越来越突出,这次疫情会加速我国部分产业外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三是从外贸规模来看,非典时期中国外贸规模远不及现在,20

13、19年进出口额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2003年进出口额减少 4.475个百分点。不过,由于外贸依存度已经由 2003 年的 51.3%降至 2019年的 31.8%,现阶段同比例的外贸下降对于经济的拖累程度与非典时期相比有所减弱。 四是从经济结构来看,2019 年一、二产业较 2003 年分别下降 5.3和 6.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11.9 个百分点,分别拉动 GDP 增长 0.2、2.2 和 3.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在近年来增长较快,但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相比几乎不再是一个数量级,因此货物贸易出口下降对于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第二产业

14、。就外贸路径而言,疫情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压力更多聚焦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大头的制造业。 五是从自身实力来看,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断加速,与非典时期相比,中国的华为、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都已经走到世界领先位置,通讯设备、工程机械、家用电器、高铁、核电设备等领域的中国制造也在国际市场上驰名,总体上中国的外贸发展内生增长动力还是强劲有力的。 二、疫情带来的深刻变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场疫情,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检验,更让所有国民开始重新思考

15、健康与财富的关系。疫情终会过去,但是经济社会必将因此发生一些深刻变化。 (一)城市化发展模式或将由大城市化向都市圈转变 过去,我国的城市化是摊大饼的模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在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也会暴露出抗风险能力低的弱点。由于一旦某个核心城市受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冲击,风险就容易扩散,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未来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将更加均衡,而不再 仅仅依赖某个核心大城市。随着对中小城市户籍限制的放开,以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辐射圈的都市圈将取代大城市化,实现大中小城市各有分工、协同发展。同时,疫情将催生城市变革,城市治理将更加注

16、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将助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二)新经济对旧经济的冲击将更加明显 在 2003 年非典之后,我国电商开始崛起,淘宝、京东等迎来了大发展。在本次疫情期间,由于足不出户,移动社交、新闻资讯、医疗服务、短视频和在线视频、手机游戏、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行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以京东到家为例,其 APP 在苹果商店应用总榜(免费)上的排名自春节开始大幅前移,除夕当天还在 246 名的位置,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2 月 8 日已经进入前 30 名之列。预计疫情结束后,人们出于安全便捷因素考虑,会更加习惯进行线上消费体验,快递柜、快递终端站点乃至无人化超市等事物将更加普及,将会催生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黑马。新经济取代旧经济的趋势一直都在,而疫情的出现更加强化了这一趋势。 (三)全民健康生活新观念将进一步形成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启牛文库网为“电子文档交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本站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侵权客服QQ:709425133 欢迎举报。

©2012-2025 by www.woju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4006015号